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警惕国际资本唱空投资中国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5-11-14 08:21:33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2015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除了经常账户表现未发生根本性逆转之外,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了较大逆差,其中,非储备性的金融账户逆差3498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277亿美元。其中尤以第三季度的逆差最为严重,当季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239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605亿美元。似乎印证了摩根大通不久前发布报告所称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资本外流现象。

  属于“金砖”的资本时代终结?

  证券时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称,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新兴市场资金共外流5700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大面积失血,已令相关国际投资者改变投资组合。例如,曾一手造就“金砖国家(BRICs)”亮丽名词的高盛,上月即关闭了BRICs基金,旗下投资将并入其他新兴市场投资组合,所谓属于金砖国家的投资时代,似乎正在终结。

  没有人否认,作为全球资本市场上最具实力的超级投手和金融符号创意的大本营,高盛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资本市场有着巨大影响力。当年,若不是其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的天才创意,也就没有大名鼎鼎的“金砖国家”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一系列创意设计衍生品。12年前,奥尼尔的研究团队发表报告称,2039年金砖四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最大的西方经济体;12年后的今天,金砖国家中,仅中国一家的经济规模即达到美国的60%。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对全球产出的贡献已经少于新兴经济体的贡献,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4年的54%降至2014年的43%。尽管不排除握有强大金融资本力的高盛,其唱高金砖国家投资前景的做法是一种出色的资本市场营销策略,但高盛通过向市场释放投资信号确实带动了高达10万亿美元国际资本的投资走向变迁。彭博社的数据显示,“金砖”组合在2010年的基金表现曾达到历史峰值,但在过去5年间逐渐亏损,如以2010年的峰值计算,相关资产缩水幅度高达88%,高盛于是关闭该只基金,将其并入另一个范围更广的新兴市场基金来运营。据报道,高盛在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相关报告中称,这样做是因为高盛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该基金都不会有明显起色。

  投资者不会忽视中国“十三五”机会

  文章表示,就在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以实际行动发出唱空新兴市场投资前景信号的同时,中国在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则给出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其中确保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依然是第一位的任务。尽管未来5年的平均增速目标是否为6.5%还有待明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确定,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框架下,无论以何种口径测算,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都不可能低于6%。而在支撑经济有效增长的内生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尚未真正形成根本性动力的前提下,结构合理的大规模投资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不可少手段。换句话说,只要中国经济依然能够在未来5年里保持6%及以上的增长速度,没有一个精明的国际投资者会轻易忽视来自中国市场的相关投资机会。

  不错,中国经济在2001至2010年这10年间的增长率达到10.5%,而在2011至2013年期间降为8.2%,2014年跌至7.3%,但考虑到中国如今已是经济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的巨型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尚无第二个国家在达到这个经济规模时还能够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速。况且从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逻辑来看,在一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之前,其国内市场的投资机会一般不会出现断崖式消失,而是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即便在完成工业化之后,由于面临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升级、新产业革命的酝酿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留给国际资本的投资空间也是十分广阔的。在这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提供了极为鲜活的案例。

  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之所以放大关闭旗下针对新兴市场某个特定基金的效应,既是为自己的投资策略组合的失败寻找借口,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配合全球业已启动的新一轮大规模资产转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