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两岸携手复兴文化中国 良机出现

http://www.CRNTT.com   2016-02-08 00:08:13  


 
  《社会科学的理路》

  基于这样的考量,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针对发展本土社会科学的需要,撰写一本《社会科学的理路》。我虽然不是出身自哲学专业,多年来推广本土心理学的经验,却使我深刻瞭解国内的年轻学者需要些什么。因此,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所讨论的“科学哲学”,主要是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尤其强调由“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变;后半部则在论述“社会科学的哲学”,包括结构主义、诠释学和批判理论。由于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许多门社会学科,都同时兼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格,一个年轻学者如果想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上有所创发,非得要先瞭解这两种“科学”的哲学基础不可。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我写这本《社会科学的理路》,目的是为了要吸纳西方文明之优长,再利用它来克服本土心理学发展上的难题,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自主学术传统。而不是为了要“如实地”反映西方科学哲学的“全貌”。因此,这本书的写法跟西方一般科学哲学的教科书,也有明显的不同。西方学术界所谓的科学哲学,通常是指“自然科学”的哲学,我治学的终极关怀,却是要建立本土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整合自然及社会科学,所以必须介绍“诠释学”和“批判理论”。“结构主义”是人类学家发明的方法,西方科学哲学的教科书几乎不谈;我的兴趣在于探讨文化的深层结构,所以用“结构主义”作为结合自然与社会科学的枢钮。

  跨学门的整合

  西方学术传统将有关“人”之研究切割成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三大块。心理学的发展经历过三次大的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s):第一波的行为主义,其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第二波认知心理学是“后实证主义”;第三波则是本土心理学。台湾地区的本土心理学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清楚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发展本土心理学的目的,是要依照文化心理学“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Shweder et al., 1998),运用“多重哲学典范”(multiple philosophical paradigms),整合西方三大学术传统常用的哲学典范,包括“后实证主义”(心理学)、“诠释学”和“批判理论”(社会学)、以及“结构主义”(人类学),建构既能说明人类普世心智(universal mind),又能说明特定文化中之心态(specific mentalities)之“含摄文化的理论”(culture-inclusive theories),克服现代心理学之父Wilhelm Wundt(1832-1920)未能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化的难题,并整合Vygotsky(1896-1934)所主张的“意图心理学”(intentional psychology)和“科学心理学”(causal psychology)。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