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王英津续论“中华民国”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18:22  


 
  第二,“一个中国”在台湾不被广泛认同的压力。众所周知,目前“一个中国”认同在台湾日益淡化,台湾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中华民国共识”日渐成为台湾社会的最大共识。在这种情势下,倘若大陆一旦承认“中华民国”,台湾当局是否会利用被承认的“地位”去从事“台独”活动?这是大陆方面的忧虑和担心。如何防范这一情况发生,是大陆的首要关切。也就是说,台湾社会的主体性意识越强,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此情况下,大陆必将“中华民国”问题界定为政治问题,采取“政治问题政治解决”的策略与思路,而不会将其作为纯粹的法律问题来处理。

  第三,来自大陆民意的压力。在大陆的一贯政治宣传中,“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被推翻。倘若承认“中华民国”仍存在,该如何向大陆民众交代和解释?另外,两岸在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对比如此悬殊,大陆民众很难接受所谓的两岸“对等”。尽管大陆没有实行西式民主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陆没有民意表达的渠道,尤其在目前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倘若大陆方面承认“中华民国”,必定会导致强烈的民意反弹,届时大陆政府将承担巨大的民意压力。

  第四,来自有关公权力部门的压力。自1949年以来,大陆方面之所以能将台湾当局牢牢地控制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这是大陆有关公权力部门(譬如军事、外交、涉台等)长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可谓来之不易。一旦承认“中华民国”,则意味着大陆“自废武功”,六十余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旦夕之间“化为乌有”,一贯坚持的“一个中国”框架被全面颠覆。这样的结果难免会引发大陆有关公权力部门的强烈反对。

  第五,统一风险及模式选择的压力。往届大陆领导人邓小平、吴学谦等均曾表达过将来可以通过商讨更改国号、共同走向统一的言论,但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表态。时代发展到今天,两岸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陆已经充分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主张采用“A+A”式共同走向统一(即共同消亡,重新组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的方式,大陆民众恐怕难以接受。况且,在两岸统一协议未签署之前,承认“中华民国”,容易导致两岸“分裂分治”的凝固化和永久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