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 |
中国区域经济“大哥”之争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08:21:14 |
都是在自己划圈 “珠三角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很严重。”杜永权说。杜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开了一家建筑安装公司,做结构补强加固。 为了生意,杜永权经常去东莞、佛山、深圳等珠三角的城市。当时,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杜永权原本以为“遇到了好时候”,然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却让他举步维艰。 比如,广东省建委规定,做结构补强加固的企业需要申请资质。广东省建委发的资质可在全省内通用,各市建委发的资质则只能在本市有效。2004年,杜永权的公司在广东省建委拿到了资质,可他们在东莞市接工程时却碰了钉子。 东莞市建委规定,凡是在东莞市做结构补强加固的外市企业,必须在东莞市备案。杜永权告诉本刊记者,当地政府在备案时设置了很多门槛,外来户根本竞争不过当地同行。 杜永权坦言,为了提高竞争力,有时接到一些工程,也要挂着当地公司的名义去做,但要向当地公司支付一些费用。 “不单是在广州跟东莞,在珠三角地区都是这样,我希望一体化可以消除城市壁垒。”杜永权说。 广州市民张紫林告诉本刊记者,佛山的黄岐大道,和横穿半个广州的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相连,被广州市民戏称为“中山九路”。 虽然路已经通了,但是连接广州的另一头却胎死腹中。从佛山南海到广州有22条路,都修到边上了,就是死活接不上,变成了“断头路”。 丁力认为,长期以来区域合作,往往成问题。就珠三角来说,九市在全省来说发展很快,但九个市之间差别很大。实际上,都是在自己划圈,划定自己的利益边界。 下一步应该谋求更大的区域合作 “如果没有广佛经济合作,广州的老大是做不好的。”丁力认为,广州应打开大门让肥水流进来,“深圳作为广州的最大竞争对手,可以说整个东莞就是它辐射出来的。” 广州,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名列第五,佛山排第九。作为珠三角一体化“突破口”的广佛同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广州“一哥”叫板的底气。 佛山市副市长邓伟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珠三角未来30年该怎样走呢?那就需要加强区域协调,让这些生产要素更有效地流动起来。珠三角下一步应该谋求更大的区域合作。” 针对有学者主张广州合幷周边所有城市,将广州变为一个超级城市的提议,在邓伟根看来,这虽然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幷不是惟一的,目前也欠考虑,“我曾经注意到一种双城现象,就是两个城市互通有无。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纽约和新泽西。” 广佛同城已经进入实质化阶段,邓伟根希望佛山既能体现个性,又能在与广州的融合中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邓伟根举例说明:波士顿就两所大学,哈佛和麻省。如果是按照现代中国人的理念去管理,肯定是两个学校合幷。 事实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面临的独特问题,例如深圳急需解决的是制度创新,东莞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劳工安定,佛山面临的是如何维系好已有的品牌。 广佛环线令邓伟根激昂,“佛山新站将成为仅次于广州客运新站的枢纽,这对于佛山来说影响深远。” 民间力量已成推手 2008年珠三角发展最快的就是佛山。随着东莞外向型经济的受挫,佛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珠三角第三大城市。 “在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协调机构。”邓伟根说,“两个首长坐在一起,谁都不知道要听谁的,这就需要一个拍板的。” 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副主席、联邦家私首席执行官杜泽华觉得,要达到同城化,首先是利益上的梳理,去统筹规划,进行资源的互补与整合。 实际上,来自民间的融合早已形成。地处广州与佛山交界的黄岐镇,有6万广州人在这里安家置业,他们称自己为“广佛人”。 毗邻的广州芳村区市民,也经常坐公车到那里,购买便宜又安全的农家蔬菜。但让他们烦恼的,则是一家不得不装两市电话。 喊了6年的广佛公交一体化,2007年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这一年,广佛地铁正式动工。2008年10月,广佛年票互认互免。 “民间力量已发育为良好的推手,只要各地官方不设置壁垒,珠三角一体化就大有希望!”杜泽华说。 融城对于广州人来说,可以在佛山的南海买到低于广州市价一半的房子。但是目前,南海人在广州享受的对等待遇却很有限,落户在广州的市民,可能随时会被调动至其他城市工作。而伴随着的是医保卡异地看病不能报销、孩子上学受户籍束缚,这些民生问题都需要政府破题解决。 其实发自民间的融合,总是走在前头。杜泽华向本刊记者举了个例子,广州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来后,南海顺德的零配件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民间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兄弟们吵架也很正常,关键时候家长出来做主就行。” 杜泽华笑言,“汪洋书记讲话非常及时!”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