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没有实业 香港哪有前景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23 11:26:03 |
80年代的观塘、新蒲岗、深水等地方兴建了很多工厂大厦,大量的职位等着当时的年青一代。那时候工种繁多,只要你愿意,根本就不愁无工作。故此,当时的打工仔会不停转工,因为每转一份新工就等同加薪!这就是当时的就业生态。对于今天的年青人来说,实在只有流口水的份儿。 自80年代始,香港政府由兴建大批工厂大厦再转到大量兴建住屋,顿时令香港建筑业兴盛起来。当时笔者看香港处处建筑地盘,心想建造业应该是一个可以让我安身立命的行业吧!然而建造业好景不常,做了六年装修木工学徒的我却遇上了90年代的建筑装修业低潮。当时香港的基建项目正逐步收缩,不少老板认为香港工人人工贵,故此将大量家俬厂房移至内地生产。虽然建造业无工开,但笔者考虑到既然所有工厂也移往内地,那么未来香港的运输业应该会是一片秀丽吧!故此决意再转型为货柜车司机。然而97年一场金融风暴、03年沙士及07年金融海啸,运输业开始面对行业上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零件价格及油价亦不断上涨。雇主为了减轻负担,自然将每日俱增的营运成本转嫁给我们这些再无议价能力的工人。自此笔者的工作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但工资却一天比一天低。 回望三十多年打工生涯,自从80-90年代香港的“实业”,例如工厂、建筑及运输不断萎缩后,笔者就愈来愈看不到工作前景,搵两餐亦愈来愈困难。2009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六项优势产业,至今笔者实在看不到已经顾全到全体香港市民,特别是年青一代创造出多少就业机会,开拓了多大的就业空间呢?面对这个因为失去“实业”而了无生气的香港,年青人不单搵工难,实际上是搵前景仲难。作为“60后”的笔者,有幸曾经经历过“打工皇帝”的岁月,但今天的“80后”呢?特区政府又留下了什么给他们呢?十月份的施政报告理应对此有所回应吧!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