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烟花再飞一会儿,公民责任再多一些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06 09:09:03 |
于是关于放与禁之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议,一些城市也是停停放放。之所以停,是出于安全的考量;之所以放,又是出于对民俗的一种保护,是对群众年味回归的一种呼应。其实年味变淡,过春节倾于形式化已成为事实。可以说,现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已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化。过去那种期待过年改善生活,呼朋聚友在一起喝酒聊天其乐融融,张灯结彩其意切切的景象已悄然不在,对于一些人来说,春节与平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反倒是过度吃喝,过度请送,过度应酬,过度娱乐,弄成身心俱疲。 年味的丧失,其实是源于感观的变化和对春节的认同问题。依笔者的认为,当前过年不在于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在于大家对过年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正是由于过年承载了太多的交际,应酬之类的功利,过年对于大多数来说,跟“过关”的感觉一样——很多人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请客送礼;很多单位亦是利用这样的机会,拉拢勾兑。跑官要官者,讨要项目者,皆把过年当成了联系感情,增进友谊的最好时机。 三亚市“春联哥”的网络走红以后,有人认为这是对春节传统风俗的呼唤。其实,无论是重新倡导手写春联,还是倡导燃放烟花爆竹,这都只是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误解,是对传统的误读。真正的传统,当是让春节去掉更多的功利之味,让过节变得更加单纯,更加纯洁。同时,萌芽于农耕社会的春节传统,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形式上的变化,注定不可阻当。 烟花火灾当成反思传统载体的契机。这已经超越了烟花爆竹禁与放的命题,而成为“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节”的这样的思考。我们希望春节更有味,从而受到善待,那么,每一个过节的人,如何善待节日,其实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甚至可以说,这也是民俗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阵痛。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