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大制度性难题不可不解

http://www.CRNTT.com   2011-02-14 09:02:44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考虑到技术上的方方面面,但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却鲜有涉及。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文章表示,到改革的深水区,如果没有制度进步,技术进步难以成功,局部成功将付出生产率下降、民财耗竭的巨大代价。

  第一个制度性难题是地方财政困境

  文章称,中国的分税制后遗症造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之间的不匹配与不均衡,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财政依赖模式,以土地财政为主导,辅之以政府投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地方政府成为市场主体深入项目。

  这一模式业已穷途末路。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2010年土地财政收入达到创新高的2.7万亿元人民币,证明土地收入已经达到地方财政的50%以上,土地财政失控。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台高筑,1月1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表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约高达10万亿人民币,这批债务主要在2008年之后形成,可能在2011年爆发。爆发并不意味着地方投融资平台破产,可能意味着银行不得不核销债务,最终成本将落在银行的储户和银行股的购买者头上。

  土地财政过于重要尾大不掉,地方政府继续以基建与房地产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惟一的生财之路就是土地财富变现,一些城市已经把每一寸地皮质押融资,房地产与金融机构血脉相连。因此,地方政府不可能真正调控房地产价格,这样做等于地方财政自杀。

  如果为财政所胁迫继续依赖土地财政,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必然败在土地财政上。中国的土地是一场改革或者革命的导火索。何去何从,取决于当下的政策。

  第二个制度难题,改革缺乏正义性,缺乏明确理念

  文章指出,开征房产税是解决土地财政的开端。但对于意义如此重大的改革,相关部门的态度却出奇的暧昧,既没有对于未来三十年改革的路径设计,更没有把房产税与土地财政剥离,没有对推出房产税后进行公共财政等系列改革向纳税人做出哪怕片语只字的说明与承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