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那些北大清华的旁听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13:31:10  


余云开,28岁,云南省文山州人,2007年来京旁听为出书。
范国梁,52岁,浙江兰溪人,今年来京,旁听是为研究先祖古籍。
常俊曙,26岁,河南平顶山人,2009年来京,为考研而旁听。
柳哲,41岁,浙江金华人,1996年来京旁听,研习家谱文化。
  中评社北京3月22日讯/今年2月,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是中国版的“堂吉呵德”。

  事实上,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游学的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日前,记者采访这一群体,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

  来 心存梦想 弃家旁听

  “如果我再不去北大,也许永远就没机会了,不然我死不瞑目!”

  3月7日,北京大学红三楼门前。

  “走了啊,小常。”一名教授和26岁的常俊曙打招呼。

  “您慢走。”常俊曙微笑着回应。等老师们全都离开办公楼,常俊曙将大门上锁,把办公楼各层巡视一遍,最后关上楼道的灯。

  常俊曙是红三楼保安员,另一个身份是旁听生。

  每天下午5点至次日清晨,是常俊曙工作时段。

  “我喜欢北大,夜里在这上班,白天在这听课。”他说。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常俊曙,小时的梦想就是考上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上高中时,我的成绩其实不错,但临场发挥不好,只考上了大专。”

  毕业后,他当过代课教师,也干过苦力。但始终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时间读书”。两年前,征得父母同意后,常俊曙揣着1000元钱来到北大旁听。

  43岁的北大旁听生施经军,当兵退伍后,考过公务员,应聘过报社,但限于高中学历没能实现。

  为了生计,他到工地打工。没有住处,他就栖身在下水道里。躺在阴冷的管道,施经军常想起曾“红”过的那段时间。

  年轻时,他在老家浙江的村里办一份小报纸,报道村里团员工作和乡亲们的生活,4个版加一份副刊,内容都是自己采写。他还因此受到省领导的接见,“小村里受大领导接见是很荣耀的事。”

  心怀文学梦,身处工地中,结婚生子的施经军曾数次提出到北京闯一闯,都未实现。39岁那年,想为自己的文学梦最后一搏,施经军对妻子说:“如果我再不去北大,也许永远就没机会了,哪怕是去看一看也行,不然我死不瞑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