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幅提高扶贫标准体现担当与责任

http://www.CRNTT.com   2011-12-01 08:45:39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讯/11月29日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约合365美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相较2009年的标准1196元,新标准提高了92%。东方早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文章分析,这个标准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贫困标准日均消费1美元接近,对中国扶贫事业意义重大:

  其一是,贫困人口剧增,看似“巨大退步”,实是执政理念的“巨大进步”。曾几何时,“让贫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退缩”是中国扶贫的主要推动力之一。1978年至2008年,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锐减到2000多万,成为世界上脱贫成效最显着的国家之一,曾被世界银行视为奇迹,概之为“中国扶贫模式”在世界推广。2300元的新标准,将使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纸面上出现“巨大反弹”。这是否意味着扶贫事业的“巨大退步”?其实非也,即便贫困人口大增面子不好看,也凸显了中国政府希望更多人能分享发展成果,以民生为重的务实发展理念。

  其二是与时俱进,不能让民众“被脱贫”。无须讳言,中国过去的扶贫标准的确太低,不能全覆盖贫困人口。中国在201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把贫困线划在了年均纯收入1274元,合每天3.5元,转换成实物概念,大概相当于每天六个馒头,或三根香蕉,或两个半蒜头,或一小捧软糖。这种仅着眼于每天确保2100大卡食物热量“最低温饱”贫困线标准,显然“不合时宜”。1985年到2009年,中国GDP从7780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猛增42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4倍,而同期贫困线标准仅提高5倍。工资、房价剧增,收入差距扩大和持续上涨的物价,使提高贫困线标准的呼声一直不断。这次提高也是顺应民意的结果。

  其三是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过去的标准与国际相比太低,甚至不到其一半,从“活下去”的底线看,扶贫线标准应与国际接轨。从国际标准来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贫困标准是日均消费低于1美元属“绝对贫困”,而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则是每天消费1.25美元,即一年大约3000元人民币。按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把贫困线标准提高到2300元,与国际接上轨,是一个巨大进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