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达芬奇疑案:谁能给消费者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01-05 11:56:00  


  
记者敲诈,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潘石屹:十几年前我们就经常受媒体敲诈

  在新世纪周刊的这次报道中,《达芬奇家居公关陷阱》这篇讲述了“造假门”曝光后达芬奇为平息事态,遵循潜规则,投入总计约2000万元进行了“危机公关”。

  报道称,有位中间人收了上千万“走上层路线”却没办成事;而另一位中间人则收了达芬奇240万公关费后,花了达芬奇450万“摆平”了《达芬奇密码》节目中提到的消费者唐女士,还索要了100万摆平并引见了制作节目的、“声称手上还有500分钟素材”的记者李文学。对此,李文学发声明完全否认这一点,在新世纪的报道中,李文学称是为了进一步追踪事件才与达芬奇方面接触的。

  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已经有不少业界人士感慨媒体和记者的恶意敲诈。潘石屹在微博上称,“看达芬奇谜案想起十几年前,我们经常受到媒体的敲诈。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给你们的负面新闻已经排好版了,拿广告来换吧。我们痛苦不堪。” 
 
  李凌敲诈案,记者以负面文章威胁敲诈380万

  2006年曾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李凌敲诈案”,可谓记者敲诈的经典案例。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李凌曾以中国投诉网记者的身份,以将要在多家媒体报道对“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有负面影响的文章相威胁,向该公司“狮子大开口”般地索要了人民币380万元。结果在索得10万元正欲离开之际被当场抓获。最后李凌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的判决书中还提到一位叫李文学的证人,在该案中提供了证言、证据。而据该案的举报人、民间维权人士徐祥的说法,李文学就是《达芬奇密码》的责任记者李文学,他也是该案的涉案者,曾被警察问询过,不过最后还是全身而退。  
 
  前IPO敲诈,最常见的记者敲诈

  同样是2006年,发生过一起财经记者敲诈案。当时,财经某报刊发了某记者调查撰写的“橡果国际涉嫌虚假广告”系列报道,揭露这家电视购物公司旗下“氧立得”、“背背佳”等产品均系虚假宣传。负面新闻见报后,橡果国际迫于即将上市(即IPO)的压力,约见记者,要求停止报道。结果记者张口索要40万。破案后,记者被判刑3年半。

  企业上市前,是最见不得负面消息的时刻,于是才经常有记者以负面报道敲诈企业的传闻出现。本次的《达芬奇密码》报道,也恰恰是在达芬奇家居准备上市的前一年出现。  
 
  当然,也有企业“反敲诈”的情况 

  由于财经类的报道往往涉及较大的利益关系,所以在幕后往往会出现台前观众人想象不到的现象。既有记者以负面报道要挟进行敲诈,也有企业通过公关公司“诱诈”。一个典型手法就是,当企业得知负面报道将出来之前,让公关公司想办法与记者“沟通”,然后在沟通之际公关人员假装上厕所,把塞满钱的包让记者“拿一下”,结果人一不见,一堆录像的录音的就全冲出来,说要告记者敲诈。 用这种手段,可以兵不血刃地“灭稿”。 

  所以说,在中国当今的环境下,商战波谲云诡,很多离奇的事情都会出现,一切都有可能。因此,不能迷信一方的报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