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宜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一中框架”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31 09:28:32 |
就是对“九二共识”的定性,大陆方面也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对此,曾于早年与孙亚夫等人集中研究《国统纲领》等文件,供中央高层作对台政策决策参考的杨立宪(现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在今年七月号的《中国评论》月刊发表的《“九二共识”廿周年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就承认,由于当时国共两个执政党都没有从内战和冷战的窠臼中走出来,加之相互不瞭解,彼此敌意重、心防深、成见大,习惯于用“阴谋论”来检视对方,用放大镜来检视问题和争议,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会纠缠于“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中原则”究竟是“一中各表”还是“一中不表”等,龃龉摩擦不断,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两岸同属一中”的共识,以致影响了两岸两会的良性互动。她又指出,回顾二十年来两岸互动的经历,有一个现象颇值得玩味,那就是:同一个“九二共识”,在李登辉时代两岸曾围绕其内涵争论不已,在陈水扁时代又因是否承认并接受它而关系紧绷,但到了马英九时代却成为促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这个过程说明瞭什么问题?以及可以给我们以怎样的启迪?值得我们去思考。由于杨立宪曾经参赞了北京高层对台湾方面的大陆政策的研判,因而她所作出的反思,也就极为珍贵,成为在以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进路程中长鸣的“警钟”。 这使人想起了今年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一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庆林在会上提出了“一个中国的框架”的论述。而在此之前,国台办主任王毅也曾在美国表示可以同民进党在一中基础上达成新共识,也有人将之概括为“一中框架”。这就延伸出一个可值得考的问题,就是可以按照产生“九二共识”的模式,以“求同存异”以至是“聚同化异”的方式,处理两岸协商进入“深水区”将会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是两岸政治对话以至政治谈判,甚至是与民进党的党际关系的问题。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