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排除万难向全球竞争价值链上游攀升

http://www.CRNTT.com   2013-03-02 08:52:54  


  中评社北京3月2日讯/近期由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的国际贸易统计改革,让世人对全球贸易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有了新的认识。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文章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现有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已无法准确地反映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失衡格局,因为如今一国贸易的真实情况并非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而是更集中反映在一国所创造的增加值上。对中国来说,WTO在国际贸易统计新框架中以“贸易增加值(商品在一国新增价值)核算” 替代“贸易全值核算”,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文章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环节。这种模式虽然使得中国本土企业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但由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高价值两端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本土产业始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利润微薄,依靠发达国家技术外溢的机会逐渐减少,其发展路径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自2009年起,中国晋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2010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已达15778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7.2%。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巨大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978年中国尚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而到了201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高达1815亿美元,并一度创下占GDP比重将近10%的峰值。由于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分工结构大大高估了中国的贸易份额,也夸大了贸易顺差。所以,如果按照WTO的“增加值贸易测算法”,则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至少将会缩减一半以上,2008年也会缩小40%以上!

  文章分析,中国的贸易增加值如此之低,是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决定的。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尤其在出口商品与贸易顺差中,外资企业的作用举足轻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1991年跨国公司商品出口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重为18.3%,2008年已骤然提高到55.3%,显着高于发达国家的比例。当年法国的这一比重为15.7%,美国为14.9%,日本为9.5%,而印度仅为3.5%。再清楚不过,中国的外贸规模与贸易顺差是被跨国公司的进出口所放大的。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