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化解城镇化债务融资风险须标本兼治

http://www.CRNTT.com   2013-04-05 09:36:12  


  中评社北京4月5日讯/在一面是城镇化所释放出巨大内需潜力,另一面是大量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引发债务融资膨胀的情形下,如何建立财政和债务约束机制,加强预算绩效和债务管理,建立真正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体制,加强监管并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已成当务之急。

  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文章称,面对投资扩张下的债务扩张以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层已经形成了一条严格监管的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去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划定红线:地方政府不得组织单位内部员工集资购买理财产品,不得将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出具担保函,公益性质项目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而近日,银监会又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拳规整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遏制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等影子银行资产扩张能力,严控政信合作泛滥,这无疑也是这一严管思路的延续。

  文章表示,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扩张是具有内生性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当然更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随着中国经济转入“中速增长”,结构性减税、以及向民生财政转型,政府刚性支出迅速增加,财政支付压力进一步凸显。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催生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将达30万亿元,根据预算草案报告,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合计11.5427万亿元,地方财政支出总量为11.8927万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差额达到3500亿元。巨额投资资金从何而来一直是个大难题。

  文章分析,为解决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难题,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城建公司、地方商业银行和城投公司等来调动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形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由于政绩与基建项目高度关联,虽然两年前地方债务遭遇了银行贷款严格限制,但各地方债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而是被转移至银行表外通过城投债、信托等理财产品形式滚雪球式扩张。平台贷、城投债、各类信托以及政信合作等债务融资模式遂成为首选。

  目前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约有1万个左右,预计今年中长期平台债务到期量将是去年的1.65倍,如果结合市场配置与投资需求规模,预计今年全年的城投债净供给量为10000亿元,累计发行量将达到1.1万亿元。由于平台债务存在相当大的政府隐性担保,所以,隐性债务比显性债务更值得警惕。在各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运作中,抵押土地资产以获得贷款收入,是目前最常用的融资方法。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优质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土地出让金收益是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但土地出让金和财政税收难以满足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1993年的78%稳步下降到2011年52.1%的水平,而地方财政支出从1993年的72%上升到2011年的84.8%,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倒挂”现象比较严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