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消费成为经济稳步增长的第一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16-02-17 07:25:42  


  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走势。据统计,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海证券报发表特约撰稿人梁达文章认为,消费对经济的牵引力增强,意味着长期以来靠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有所改变。从近年来的数据看,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持续提升,而外需的贡献在降低,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不过,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看,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余地还很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作为经济第一驱动力的地位并不稳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落实,智能节能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品质消费、便利安全消费等市场热点继续发展,预计2016年消费市场整体稳步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消费市场运行新亮点

  文章分析,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平稳

  2015年,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并呈前低后高、小幅回升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2558亿元,增长7.8%。从市场规模看,消费品市场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在较大基数上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增至30万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比从10万亿元到20万亿元加快了1年,而此前从1992年的1万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更是用了16年。

  2。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2015年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驱动尤其是消费需求的驱动,表明内需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据测算,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上年大幅提高15.4个百分点。消费增长贡献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腾挪空间。

  201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8.2%,低于投资6个百分点;2014年消费贡献率为51.6%,比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高于投资4.9个百分点。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进一步提升至66.4%,比2014年高14.8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3。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一大主要特点是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市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增长11.8%。乡村市场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市场,增速差从上年的1.1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8%提高到13.9%。

  农村市场进一步活跃主要是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物流、网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电商积极布局小城镇和乡村,多元化的购物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创新,使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在收入增长和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的共同作用下,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4。大众化餐饮消费稳中加快

  在高端餐饮消费受到遏制的同时,大众化餐饮表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大众化餐饮由于刚性需求而增长比较稳定,更因其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一批大众餐饮行业开始出现明显好转。2015年,餐饮收入32310亿元,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回升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增长7.0%,同比回升4.8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早餐、单位团餐、社区快餐、主食厨房、外卖送餐等便民餐饮快速发展。品牌店、特色店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火锅、休闲餐饮、地方小吃、特色正餐、农家乐等逐渐成为2015年大众餐饮消费的热点和亮点,餐饮品种更加丰富,创新菜品层出不穷。

  5。网络零售和新兴业态保持高速增长,传统零售业态增速普遍下滑

  2015年网络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移动终端购物比例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2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比上年回落16.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3.8亿元,增长31.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0.9个百分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看,不同零售业态增速分化明显。其中,网上商店增速虽有回落,但仍保持41.6%的快速增长;超市增速相对稳定,由上年的14.6%回落至14.1%;而专卖店、专业店、百货店增速明显下滑,2015年这三种业态增速分别为5.4%、4.6%和4.0%,分别比上年回落4.2、5.3和1.4个百分点。

  6。生活必需品销售稳定增长,消费升级商品增长加快

  一是刚需商品销售稳定增长。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4.6%和12.3%,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3.5和0.7个百分点;服装类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近10%的增长。

  二是通讯器材类商品持续热销。随着4G通信网络进一步普及,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零售额3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小米、华为、联想等国产品牌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三是住行类商品销售继续好转。随着以智能家电为热点的家居家装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升。汽车和石油类商品销售额企稳回升,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3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是家电、文体娱乐、保值类商品需求趋旺。文化休闲、体育健康消费需求的提升带动文体娱乐类商品和服务消费不断增长。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包括在此类)增长15.2%,提高3.6个百分点;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增长16.6%,提高14.8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增长7.3%,提高7.3个百分点。

  7。服务消费持续升温

  文化娱乐、健康休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体验式消费为市场亮点。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0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达到了历史新高。2015年以来,旅游消费热潮不断,形成了暑期修学游和亲子游、周末周边游、小长假短程游、国庆长假中远程旅游等市场热点。2015年全年国内旅游接待总量达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43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0%和13.2%。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并重的局面初步显现。

  消费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文章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内生动力将会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将日见成效,消费这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日益显现。随着消费升级的态势继续显化,消费也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1。居民收入稳增为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推进分配领域的各项改革。通过大力支持扩大就业,提高劳动工资最低标准,提高退休工资,不断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水平和覆盖面,多次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增产增收、优质增收、提价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使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较快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2014年,GDP年均增长9.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2%和7.9%,增幅差距分别为0.6和1.9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快于GDP0.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相对于GDP、物价“跑”得更快,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有所增强,将为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