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深度专访:史文指美中难于包容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0:19:43  


见马英九 史文提供
 
  中评社问:您如何评估解放军正在进行的改革对亚太安全和美中关系的意涵?

  答:现在说还太早,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这个改革是怎样的。我们理解解放军正在进行再组织,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见效。在此期间,会有些不确定性,会专注于解放军内部机构的问题,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放慢现代化的步伐,但这对中国或其它国际未必是坏事。如果中国能成功实现这种过渡,其军队会变得更加高效,更有能力决策和更有效行动,作为国家机器也会是更有效的机制。有人会说,那不好,因为我们不希望解放军高效,会带来问题。但那要取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解放军并非中国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的决定者,我们要理解这个。

  中评社问:您与中国军方常有交流来往吗?

  答:我与解放军不少人士关系不错,包括一些军方学者。我去中国时经常与他们交谈,我有个项目与中国军方机构合作,所以与他们有不少互动。每年我去中国两三次,去年去了四五次。有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几乎一个月去一次,而我不喜欢每个月坐一次十三四个小时的飞机。我受邀参加过香山论坛,也去过朱锋的南京论坛。我觉得很有用。

  现在我的研究更多专注于中国和安全问题,对台湾的研究少了些。当我在兰德和卡内基早期,更多研究台湾问题,因为那时台湾是更紧迫的问题,但我仍认为,台湾问题很关键,目前无法解决,仍有可能成为美中危机的重大源头,将来仍需要非常谨慎地管控。

  中评社问:美国主流学界一直说美国的政策不是遏制中国,而是接触加防范,但过去两年越来越多学者主张要对华更强硬,要更多地制衡中国,您怎么看?

  答:当他们说“制衡”中国时,其实不只是“制衡”(balance),他们的意思要主宰(dominance),相信美国有更大能力炫耀于中国12海里的主权范围之上,我认为那是不现实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正当的。中国在亚洲是大国,在区域有很大利益,它寻求提供其自身安全,如果美国作为主导军事力量在其12海里主权范围之上行动,感到不安全的中国就会部署部队,挑战美国的那种能力。问题是,如何提供中国想要的安全,同时又能保护美国的利益?如果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更有可能稳定地区局势,美国未必需要在西太平洋作为主导力量维持着,那种尽力想维系在西太平洋的绝对主导地位从长远看不可能成功,除非中国经济严重衰落,但我觉得这也不可能。但是多数美国人在看待国力分配的变化时,不认为需要有权力结构、美军在亚太部署以及美国政策等的重大调整,他们基本上认为美国可以应付过去,政策能应付得了,以为每件事情发生时,靠合作加牵制就能解决。我认为,那种更像是战术性的调整,我称之为“得过且过”(muddling through),无法解决长远的国力分配变化导致的战略竞争。因为要想处理你想应付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你对相对影响力和国力变化的判断,不仅自己怎么看,还有别人对你怎么看。在此基础上,美国不能以为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地行动。

  中评社问:您是为数不多西方学者之一,主张要从长远战略考量中美关系,应考虑在西太平洋建立美中之间互相包容,您是否觉得这不是一种主流思维?您提出这些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答:在华盛顿,很难将中国与长远包容放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人权问题,中国给外界的更强硬印象,中国改变国际规则的可能性等因素,美国人对与中国达成战略包容有抵触情绪。前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提到“战略再保证”,他的战略再保证概念有战略包容的元素,某种程度上这是叫法不同。我想其实许多美国人相信,从长远而言,要想产生持久稳定和繁荣,美中必须建立一定层级的互相包容。美国政府中的人知道这个,但问题是什么样的包容?多少包容?以怎样的方式建立?作为安全学者,我觉得最重要的元素与亚洲国力分配的变化有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