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企业家信心是提振民间投资关键

http://www.CRNTT.com   2016-07-01 06:41:17  


 
  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投资增速的恶化与今年开始大规模推动的“去产能”有关:今年1月份,国务院制定了未来三至五年严格的产能处置计划,其执行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可能不容小觑。但是,这一判断存在疑点,如果去产能是导致制造业的民营企业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制造业的国企投资却大幅反弹?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可能的解释是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政府倾向于保护国有企业,但是这一观点也无法得到数据的支持。从目前去产能的两个主要突破口——钢铁和煤炭行业的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这两个行业民营企业的投资增速都高于整体的增速。

  第二种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在政府刺激的支持下,国有企业投资的高增长“挤出了”民营投资。但对此判断笔者同样存有疑问,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国有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通常是因为持续得到政府和银行支持),挤出了民营企业。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看到民营企业利润显着下滑,被迫退出市场。但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显示,今年以来其同比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反而是国有企业的利润仍然负增长。考虑到工业企业中包括国企和民企,这意味着民企的利润水平应当并不是很差。挤占市场说难以成立。

  另一种情况是国企获得了较多金融资源,挤出了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如果是这种情况,金融市场的利率理当显着上升,但笔者也并未明显观察到这一现象。以民营企业经常使用的票据融资利率为例,该利率今年以来除了春节期间因季节性因素上升之外,基本保持平稳,与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期间持续处于高位的局面大相径庭。

  当然,在受到较多管制的服务业领域,挤出效应的可能性很难排除。如果国有企业投资在某些领域的投资有较大上升,这可能就意味着民营企业想要获得行政许可或克服其他隐形门槛进入该领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文章以为,民营企业家对于未来投资信心的缺失,可能是近期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对5000户工业企业企业家的调研,企业家信心指数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约58~68的区间波动,却在2015年四季度出现了大幅下跌,并在一季度创出43.7的历史新低,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低迷。

  虽然上文中提及的许多长期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家信心,但去年三季度以后汇率市场的异常波动和随后金融市场的动荡,摇摆不定的宏观政策信号,举步维艰的国有企业改革,乃至于对民间企业家私人产权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可能都对企业家信心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文章表示,在民营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融资环境都没有出现显着变化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和企业家信心的大幅下滑需要高度警惕,短期经济下滑的风险正在进一步上升。加速推动民主与法治建设,加强物权保护和公民人身权利保护,加速推动市场准入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让各种经济主体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重塑民营企业家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长期信心,已经刻不容缓。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