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月刊:二轨路径与澳门治理再释义再赋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7-30 00:08:30  


[图1:政府治理与民间自治的二轨路径形成原因]
 
  (二)二轨路径的构建:政府治理与民间自治

  整体来看,回归前澳门的社会治理呈现出政府管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无力作为和民间社会自治团体的积极有为两种形态。也有学者将此治理模式形容为“双核三社区”基本模式。“双核”是指以议事会为中心的葡萄牙人政权及以望厦为中心的中国政权的双核模式,从而衍生出不同族群社会。而“三社区”是指澳门特色的群族分布,即葡人社区、华人社区、中葡民族混居社区。〔10〕这个时期的“双核三社区”的模式让社会各单元相互依赖性增强,形成了多元文化相互依存的嵌入型治理结构,也让社会功能性整合得到有效发挥,证明了澳门不同族群在历史先机下打造的“共生”文化成为了澳门权力多元分布最为平稳的历史保障。

  1.二轨路径的萌芽

  早期澳门的二轨路径是葡萄牙殖民管治薄弱加上以慈善为核心的社团文化民间自治力量〔11〕。1614年,明廷针对葡人逐渐在澳从事走私、偷税漏税以至骚乱海疆等非法行为,开始“建城设官而县治之”的方针。对于当时的葡萄牙政府而言,远在万里之外的澳门地区虽然有明显的经济利益,但葡萄牙基本没有能力和意图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12〕正是这种特殊的治理模式造成了明显的权力缝隙,让澳门社团文化逐渐流行起来,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充当着协调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重要角色。澳门最早的社团是由教会组织从事慈善、赈难公益活动而设立,包括1569年(明隆庆三年)耶稣会士贾尼劳神父(D. Belchior Carneiro Leit.o)在澳门创办的仁慈堂,1871年成立的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和1892年成立的澳门同善堂。〔13〕

  [图1:政府治理与民间自治的二轨路径形成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