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郑永年:中共党员要“志愿者”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7-13 13:15:27  


 
  没有人会怀疑,党如果要长期执政,并且是有效执政,就必须改革,牢固树立其作为改革主体的地位。党的改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其中很重要、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重新建立党和社会的连接点或者有机关系;就是说,要回归党本来的存在意义。根据共产党的理论,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应当不是个问题,因为党本身就应当是社会的一部分,党员仅仅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但理论归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到和体会到的是党和社会的严重脱节。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党和其各种外围组织(包括共青团)的建制化(或者官僚化)。任何政党,一旦建制化,和社会脱节就不可避免。一旦建制化,党就会“城堡化”,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这种情形,东西方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在西方,因为存在着定期的选举,政党比较能够维持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一旦和社会过分脱节,就很难从社会获取选票而执政。再者,因为西方政党的主要功能是组织选举,所以建制化的程度并不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是社会的有机部分,因为没有社会力量的支持,就很难取得革命的胜利。但革命之后,党本身很快就建制化。不仅党本身是这样,连其外围组织也高度建制化。可以说,党是通过把所有社会团体(包括民主党派)建制化来重组社会的,使得各个社会组织都依附于党本身,并成为党的社会基础。从一个积极的角度来说,人们可以说,党的社会基础建制化了。但正因为党的社会基础被建制化,党必然和整体社会脱节。建制化的组织往往追求的是其本身的利益,而非整体社会的利益。

中共建制化的逻辑恶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新兴社会群体的出现,党的社会基础出现了变化。为了与时俱进,扩大社会基础,党开始向这些新兴社会团体敞开大门。执政党不仅容许和鼓励发展民营企业,而且容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家加入共产党,参与政治。这样做表明党开始成为一个开放的政治过程,也的确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但是党向社会单方面的开放,并不能解决党和社会脱节的问题。因为这样做的逻辑还是一样的,即建制化,把新兴社会阶层纳入建制。这些群体除了在党内(或者政府内部),利用建制来追求利益之外,很难说能够为社会整体追求利益。实际上,新兴社会群体进入党内,并没有改变社会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日益不满的声音。

  怎么办?如果在任何社会,建制化有其必要性,那么要解决党和社会脱节的问题,就必须让党员(和其外围组织成员)走向社会,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就是这里所说的“志愿者”化。西方政党的很多党员都是志愿者,尤其在选举期间。新加坡尽管是一党独大,但党员并不多,普通党员大都是志愿者,帮助执政党的议员和部长,联系群众。

  党员的“志愿者”化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党的认同感。现在的情况是,执政党党员越来越多,但党的认同感越来越淡。在中国,入党的过程本身就有问题。西方的政党是选举党,入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帮助党赢得选举。在中国现在要求入党者(或者被要求入党者)动机越来越功利化。理论上,入党还是要追求党的利益的,但实际行为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党的利益为何物?有人说,现在的入党过程就是“假话”的社会化过程。这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因为入党是一个“向上”(即对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中的个人)而非“向下”(即在社会上的实际表现和社会的评介)的过程,只要党组织(的个人)认可了就可以入党。这个过程到了最后,就演变成今天一些人所说的“天下第一难便是在党内说真话”的局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