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两岸关系中的“交往”与“仁”

http://www.CRNTT.com   2011-02-04 00:11:23  


 
  两岸关系的“视域”转向

  两岸曾隔绝数十载,在过去对峙的状态下,无论是大陆的对台宣传还是台湾对大陆的报导,其基调主要为“政治喊话”。隔绝和对峙情境下的两岸关系本质是一种交往的扭曲。被曲解的交往行动的公共性、可理解性已经完全丧失,变成私人性,甚至个体自身也无法理解的交往模式。(注10)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立场、情感去瞭解对方,批判对方。两岸交往往往以不同形式沦为手段或客体,这种交往主体的手段化会导致交往主体的片面化,即相互交往的人们不是作为特定主体的规定性而进行相互平等的交往,而是作为片面的、被动的人进行片面的、扭曲的、异化的交往,从而使人与人的交往与理解难以真正建立起来或者只能虚假地建立起来。两岸很多时候都将两岸关系当做一种资源手段,却忽略了人际间的相互瞭解多于策略性的取向,这使得正常的交往变得不合理。人类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和互为主体性的语言是交织并关联的。两岸过去纠缠于意识形态斗争导致“同意本身的主体间性变形,并一贯地歪曲日常交往”。(注11)

  长期以来大陆主要以“统一/独立”的两极对立为论述形式;台湾则以“民主/专制”的两极对立为论述形式。两岸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模式,严重妨碍两岸交流与瞭解。这种扭曲的交往随着一个特定社会制度化的系统所特有的压抑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这种交往中,日常语言受到了扭曲。由独白方式构建的语言系统在过去的两岸关系中是很常见的,它基本就是表达经验,是对语言的工具式使用,所能达到的,不可能是主体间的理解,而只能是自身的自我理解,变成一种操作化的语言。在这样的语境中,即使交往主体之间有某种认同,也是迫于社会力量的支配、控制与操纵,因而是一种虚假的“意见一致”。这样一种违背主体意志的扭曲性交往是一种“无效交往”。(注1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