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应对全球经济减速

http://www.CRNTT.com   2012-12-15 10:08:14  


 
  ■ 日本经济“低增长稳态”
 
  讨论日本经济流行语境,言必称“失去的十年或二十年”,似乎相信日本仍有可能保持长期高增长。其实这个潜在认识前提有待探讨。如果说日本经济过去20年表现令人失望,在本质上应是日本长期经济社会结构性条件使然,政策得失仅发生相对次要影响。日本未来会继续维持“低增长稳态”,构成全球经济减速的特殊局部。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总量和人均量等指标增速急剧降低。不过日本经济增长失速发生在人均收入对发达国家成功收敛之后。用汇率折算,日本相对美国人均美元GDP比率在1960年为16.6%,1987年第一次超过美国,并在日元汇率超调等因素作用下1995年曾达到美国的一倍半。后来日本经济失速,美国则先有互联网革命快速增长,后有房地产-金融业泡沫化增长,加上日元升值趋势不再,日本相对美国人均收入波动中趋势性下降,2011年为94.5%。
 
  人均收入达到最发达国家水平,标志日本经济置身全球产业与技术前沿,早先利用后发优势高增长驱动力渐趋式微。日本问题症结在于,由于内在难以改变的深层结构特点,缺乏在高收入阶段持续较快增长潜力。与其把日本经济过去20年增长低迷看作是光阴“丢失”,还不如说是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呈现的一种“低增长稳态”合规律现象。
 
  处于后进追赶的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比较,其长期潜在增速以及增长实现机制,都存在实质性差异。后进国家能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外部性信息,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经济较快成长。发达国家谋求较快增长,则需更大程度上依靠产业技术前沿发明创新。由于前沿技术创新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最终能对产业结构提升发挥作用的技术进步速率较低并且成本较高,因而前沿国潜在增速较低。
 
  发达国家要保持较快增长,更需要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提供“原生性”研发成果,更需要能在全世界广纳优秀人才的开放与包容的社会条件,更需要允许和鼓励个人潜能发挥与个性张扬“冒尖”的价值观与文化氛围,更需要能有效激励企业家创造能力的制度环境,更需要把思想、创意和发现转化为大规模产业的高效资本市场与金融系统,也更需要在经济系统“创造性毁灭”嬗变中具有较强调整能力的企业制度。
 
  日本与这些要求几乎可以说格格不入。日本文化具有重团队、轻个人,重内聚、轻开放,流程管理强、理论思维弱,模仿创新强、前沿创造弱等特点。这些“文化基因”特点便于日本利用后发优势和当年冷战环境快速追赶,成就战后大国经济崛起的成功故事。然而同样的禀赋条件不利于日本在技术产业前沿开拓与创造,因而在跻身主要发达经济体后呈现“低增长稳态”。
 
  观察两个可量化指标有助于认识日本“低收入稳态”的形成机理。一是日本人口快速老龄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二是日本资本形成早已呈现负增长趋势,导致日本资本存量进入停滞甚至下降通道,构成解释日本长期经济增长失速的关键宏观原因。据估测,2001年-2008年间日本实际资本存量增长不到5%,2010年实际资本存量反而比200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一国资本存量是社会生产函数的基本结构变量,在资本存量成长停滞甚至趋于萎缩背景下,要想国民经济长期高增长不啻缘木求鱼。
 
  投资疲软不振还直接从总需求角度解释“低增长稳态”。资本形成对总需求增长贡献率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最后一波高增长阶段达到年均约2.5个百分点。上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形成对GDP贡献长期为负值:90年代前半期和后半期资本形成对GDP增长年均贡献值分别为-0.18%和-0.12%,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前半期和后半期贡献值分别为-0.28%和-0.47%。
 
  进入“低增长稳态”后,日本经济增长需求面驱动因素主要依赖消费与净出口。2005年-2010年,消费与净出口加总增长效果相当于GDP增长率1%,比同期GDP实际0.38%增长率高出一倍多。日本经常账户收入项金额从1996年的58060亿日元增长到2007年高峰时的163720亿日元,2010年降到125017亿日元。经常账户收入项盈余相对日本GDP比例从1996年1.13%增长到2008年3.23%,这块外部收入增长相当于同期GDP增长的大约两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