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台湾社会本土化推动蓝绿政治板块位移

http://www.CRNTT.com   2011-02-28 00:57:31  


 
   蓝绿政治板块的位移是台湾社会本土化的必然结果

  台湾社会的本土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不仅不同的政治势力对本土化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有着不同层面的意涵,直到今日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本土化是“强调‘台湾优先,台湾第一’的价值取向,进而缔造‘生命共同体’的共识过程及其成果”。(注1)从政局角度观察,“‘本土化’意识被用来突破‘动员戡乱体制’对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限制,并作为调整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分配的手段。”(注2)在台湾社会的本土化过程中,国民党也被迫开始了本土化转型。“本土化”是国民党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做出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与发展方向,使得国民党在与民进党竞争过程中,不仅党内缺乏凝聚力,不断地分化,而且对外难以团结更多的基本群众。

  (一)本土化导致国民党核心价值面临挑战使得泛蓝阵营不断分化

  历史上,国民党是在整个中国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政党,以整个中国为其政治舞台。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后,随着反攻大陆无望,国民党的政治舞台无法重新回到整个中国,只能收缩在台澎金马地区。与传统国民党相比,马英九领导下的国民党在核心价值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国民党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与着眼点从整个中国退缩到台湾地区,确立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政治纲领,并写入党纲;另一方面,以“不统不独不武”作为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回避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在台湾社会本土化的过程中,国民党在两岸关系立场上不断做出重大调整,使得蓝营中的政治势力产生重大分歧,导致国民党持续地分化。1993年国民党的党内非主流派,与以国民党新生代为主的党内团体“新国民党联线”另行组成“新党”;1999年,宋楚瑜因政策路线分歧,自行参加“总统大选”,于2000年组建“亲民党”;2001年,部分强烈主张台湾本土化及亲李登辉的党员,另外组成“台湾团结联盟”。国民党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在各项选举中同样呈现出分裂的局面。在2000年的“大选”中,陈水扁以不到四成的选票击败了分裂的国民党候选人;在2009年台湾县市长选举中,竞逐花莲县长的三强傅昆萁、张志明和杜丽华,全部都出自泛蓝;在这次五都选举中,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不仅不支持蓝营举办的11月21日大游行,还左右开弓,蓝绿都批,呼吁选民应超越蓝绿,让中道力量出头。直至选举前夜,宋楚瑜公开表示“到目前为止,包括他与副主席(张昭雄)、秘书长(秦金生)在内,马主席与金秘书长从来都没有希望我们去为他们加油”。(注3)蓝营政治人物之间的分歧导致泛蓝政治板块的持续分化与萎缩。

  (二)本土化导致国民党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无法唤起支持群众的投票热情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思想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力量”。在台湾社会本土化的过程中,马英九领导下的国民党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台湾的前途缺乏明确的目标。马英九所提出的“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从形式上看是温和的,但是,从实质上却没有给民众一个明确清晰的政治目标。相比之下,民进党对于两岸关系的定位以及台湾的前途论述,尽管十分极端,但是在许多民众看来却是十分明确的。因此,许多民进党的支持群众每到选举投票日态度十分执着,甚至出现“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的现象。与绿营群众的执着相比,泛蓝群众在选举中经常缺乏投票热情,似乎不知为何而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