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诗歌学会”的生意经

http://www.CRNTT.com   2011-06-12 09:02:32  


 
  我看到资料说,2004年4月28日,中国诗歌学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告,为响应和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三下乡”的号召,向广大群众传递诗歌,树立诗人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主办“中国诗歌万里行”大型文化工程。这个宏大的诗歌工程,是要“以市场化、产品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形式”,实施“壹拾百千万”工程:打造一个品牌、创建十个基地、走进一百个城市、扶持一千个诗社、联系一万名作者。 

  授予这样那样的牌子,大概是“中国诗歌万里行”的成果。很多牌子,就是在万里行的过程中发出去的。“三下乡”、“万里行”的时代,诗歌终于前所未有地实现了“市场化、产品化、产业化、集约化”。 

  秭归县表示,要在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后,适时“打造中国首个‘诗人县’,让秭归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诗人朝圣之地”。竞争很激烈啊,“中国诗歌之乡”太多了,而且“诗人”怎样打造?“大跃进”时代有写诗比赛,小靳庄也有过赛诗会,难道诗和诗人像铁锹、锄头,可以批量生产?

  授牌活动是中国诗歌学会与受牌地方的双赢。中国诗歌学会得以利用“国家级社会组织”和“诗歌”的招牌,获牌地方得以利用诗歌牌彰显文化和发展产业。这类似于中世纪教会发行“赎罪券”,“钱袋一响,灵魂飞升”。但市场化、产业化的诗牌发放将使诗在公众心里死得更快,而且死而不得超生,成为笑柄的代称。

  曾记得,“全国牙防组”认可了不少产品,中国诗歌学会的授牌活动,与之有何不同?当然,据说“全国牙防组”是个山寨机构,中国诗歌学会却是正牌的社会组织。然而,若正牌的,做授牌认可的生意就可以,岂不是赎罪券好不好要看是不是正牌的教会在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