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民科”伪科学,神话需谨慎

http://www.CRNTT.com   2012-03-16 11:35:49  


 
  而民间科学所想的,也并不是学术界不敢去想的东西。“著名的数学难题”“推翻相对论”等民间科学家们想的最多的课题,恰恰是学术界已经思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且备受重视的课题,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远非民间“科学家”可比。而之所以“民科”给人留下“想象力比较发达”的印象,是因为学术界科学家并非都在研究最前沿的理论,多致力于完善现有理论的细节,而民间科学家几乎人人都在大干快上地“钻研”“伟大理论”。这种风气,导致“民科”更受关注也更有眼球效应,但实际效果却未必如愿。

  ■ “官科”腐败不等于“民科”靠谱

  评价科学家靠谱与否不能看其是在体制内体制外,而应集中于学术成果的价值本身

  对民间科学家的赞赏,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对“官科”的不信任。固然,体制内的科学家能享受到更多的经费和科研资源,也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不少名不副实的教授专家。但官科的权威,不在于学术资源的优势,而在于其对学术成果严格的评价体系。将“民科”理解为栖身民间的科学家,将学术界定义为官科是错误的,因为它关注的只是行为和发布渠道。

  如果一个身在民间的研究者如果以学术渠道为主发布研究成果,接受同行评议,他就不是“民科”。反过来,一个身在学术界甚至有过杰出成就的人若只能以非学术渠道为主来宣称重大“研究”,那么无论他身在何处,名声是否显赫,起码在该项“研究”中的表现可被视为“民科”。评价科学成果或者学术水平,应该以研究本身的价值和科学性为依据,而不能因“科学家”在民间就高唱赞歌。

  ■ “民科”现象的根源在于文革反智

  三十岁以下的“民科”少之又少,文革的反智和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催生文盲的科学梦

  “民科”现象,在时下的年轻人中已经越来越少,从媒体报道看,也多集中于中老年人,而且经历过文革等社会动乱时期,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仅具有中小学知识水平。除了教育匮乏的背景,他们其实也是反智运动的受害者。自五六十年代起,从官方发动群众搞得热火热火朝天的土法炼钢和土法造坦克,到文革时期蔑视正统学科,夸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无一不是在解构科学的权威和反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