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官方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为何仍被质疑数据注水 | |
http://www.CRNTT.com 2013-01-22 10:14:39 |
数据样本未依照国际惯例公布,使得后续检验困难重重 2009年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陆续都建立了政府数据门户网站,把从前政府专有的公共数据推上了互联网,掀起了一股“数据民主化”的浪潮。2010年5月11日,英国新首相卡梅伦上任后,更正式提出了“数据权”(Right to Data)的概念,指出这是信息社会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承诺要继续在全社会推向深入。美国也是同样,仅仅在2009到2010年一年的时间,美国数据网站上公开的数据从最早的47项就激升到272677项。 可以说,正是对数据的公开和透明成就这些国家数据资料的公信力。但反观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国家统计局在公布数字的同时,并没有公布样本和原始数据。而只有公布样本和原始数据,使得更多的后续研究可以对结论进行检验,才能使数据更有可信度和科学性。 ■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加大了公众对数据的质疑 官方基尼系数或未计入隐性和灰色收入,存在一定误差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但某些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所统计的“收入”往往反映不了真实情况。统计局惯常用的“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没有计入隐形收入和灰色收入,而在中国,这两项却是导致收入不公的重要因素。 举一个例子:一个大城市公务员家庭,可支配收入可能每个月五六千元,但他们在市区拥有一套两居室的经济适用房,每个月会产生不菲的租金收入;而且他们还有各种实物福利和单位组织旅游等;很多家庭甚至从不需要从市场上买米买油,家里大人小孩享有公费医疗。对于这种家庭,收入肯定被低估了。至于各级干部享受的专车、司机、秘书、高干病房等待遇,就更无法统计了。 在知名学者秦辉看来,正是这种现象,使得本应该弥合收入差距的福利,在中国却变成了不少富人的隐性收入。福利向有权有势的人集中,让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化。 除了隐性收入外,还有更隐秘的灰色收入。根据学者王小鲁给出的数据,在中国每年都会产生近10万亿的灰色收入。(虽然在这一数据体量上存争议,也难以得出一个确定的数字。但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额外因素的影响,基尼系数会存在不小的误差。 比高基尼系数更严重的问题是“阶层固化”,而这点基尼系数却不能体现 基尼系数虽然可以表现收入分配情况,但却无法有效描述不同收入阶层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如果在一个机会相对公平和程序正义的社会,不同收入群体始终处于动态,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阻力小,低收入群体就一般不会有仇富心理,且大多会认为自己有机会和希望改善其生存境遇,或会把自身收入低作为一种竞争激励;而机会不公平、程序相对缺乏正义的社会,收入差距才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