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出版业乱象:“嫖客”心态搞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15:16:19  


中国出版社在引进外版书时常一掷千金,而中国作品海外版权出售却不尽人意。像莫言这样在国外有专柜的作者更是凤毛麟角。
 
  出版界整体原创力匮乏 “剪刀加浆糊”大行其道

  在少数作家凭借作品能够过上体面的同时,大部分原创作者的日子并不好过。辛苦几年写一部作品可能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选择了向利益低头。有一位在业内颇有点名气的官场小说作家告诉腾讯文化,他不是作家,不过是个撰稿人罢了。此话乍一听会觉得他谦虚:作家就是作家,怎么叫撰稿人呢?后来才得知,这人几乎从不动笔写作,而是东拼西凑地攒书。在业内,这人“剪刀加浆糊”的功底极为深厚,组稿神速。传闻,给他六本完全不同的小说,再给他一包烟,一夜之间,他就能用剪刀加浆糊拼出一本新书来。技艺之纯熟,手段之高明,真让所有潜心码字的作家自愧不如。不过,说自己是撰稿人多少还是委屈了他,倒不如说是“剪稿人”。

  类似的剪刀加浆糊事件在出版圈不胜枚举。前不久就爆出了一桩“40多名在校研究生拼凑一本科普读物”的新闻。《变成石头的动植物——化石》——这本由国内一家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自面世后引发诸多质疑,经调查得知,这是由40多名在校研究生被出版社“聚拢”在一起拼凑出的一本书:书中有十余处化石名称出现错误,比如“鱼类化石成了甲壳动物化石,动物头骨化石成了矿物质”,插图错误也比比皆是。这类内容缺乏科学性,甚至谬误百出的科普图书,目前在市场上并非特例。作为传播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科普出版物出现这种严重的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40多名在校研究生拼凑一本科普读物出版遭质疑。

  撰稿人的嫖客心态:“搞”“做”“玩”文化

  中国图书撰稿人大都生活在这种状态中,然而在这种状态下很难产出优秀的作品。写作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之旅,越是好作品越需要作者沉下心来,慢慢写作。而中国的撰稿人多为靠稿费为生的落魄文科毕业生,或者是赚取零花钱的在校学生。要这群人写出有历史沉淀感的东西,就如同让幼儿园的孩子制定国策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将自己称为“搞文化的”,或者是“做文化的”,甚至是“玩文化的”。殊不知“搞”“做”“玩”折射的正是这个文化群体的“嫖客心态”。对文化的玩世不恭,可见一斑。

  中国是人口大国,对图书这种文化产品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既然中国作家缺乏原创,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我们只能从国外引进版权书翻译出版。大量的出版社将工作重点放在版权引进上,这让国外出版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版权书浩如烟海,但优质版权资源依然有限,所以会经常出现几家出版社争购版权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国外出版界越来越看中预付金的多少,于是版权购买就变成了资本的大血拼。

  资本运作也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影响出版未来格局的三股力量是资本、资源和技术,其中资本是核心。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步伐逐渐放缓,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出版界当然也获得了很多资本支持。比如今年年初,红杉资本就给新经典注资1.5亿元人民币。有了资本就可以获得资源,有了资本也容易解决技术瓶颈。很多出版社“不赚钱也要拿下版权”的行为看似古怪,其实其根本目的是借助资本,占领资源,以图长远发展。即便是赔本赚吆喝,他们也心甘情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