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落伍”的鲁迅

http://www.CRNTT.com   2013-09-16 14:30:15  


 
写在旗帜上

  尽管如此,当前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鲁迅仍然是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鲁迅在语文教材中“老大哥”地位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

  早在1937年鲁迅去世一年之际,毛泽东就做了《论鲁迅》的报告,称鲁迅为“中国第一等的圣人”,认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到了《新民主主义论》中,他不但称鲁迅是五四以来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而且写下了这段包含了三个“伟大”和七个“最”的话:“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对鲁迅的这一“定性”,直接被写进了1956 年颁发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该大纲规定,初级中学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学习鲁迅的作品,以后逐年加多加深。

  和课本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根据大纲所规定的原则明确了每一篇鲁迅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任务。比如《孔乙己》,“讲授这一课,目的在使学生认识封建文化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加深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憎恨”;《故乡》“目的在使学生认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农民生活日趋恶化的痛苦和作者对农民的深厚同情,学习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培养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品质”;而《祝福》“目的在使学生认识旧中国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悲惨遭遇和封建制度吃人的罪恶,因而更加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毛泽东虽然极力推崇鲁迅,并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但他的推崇除了个人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和对鲁迅人格的欣赏之外,无疑带有政治实用的目的。”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新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政治的力量极大地加大了鲁迅的影响。然而,这种出于政治需要而进行的阐释和评价是取其所需而不计其余的,并非源自对鲁迅的思想、人格和追求的切实考察和全面研究。因此,这种推崇和宣扬往往是片面的。”

  在《论鲁迅》中,毛泽东概括了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而用以证明鲁迅有“政治远见”的例子却是“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的稳定,那样的清楚。托派成为汉奸组织而直接拿日本特务机关的津贴,已是很明显的事了”。

  “大半个世纪之后,学界早已清楚,所谓托派成为汉奸而且拿日本人津贴,纯粹是无中生有。如果把这一点坐实到鲁迅身上,结果恰恰证明鲁迅并无政治远见。也就是说,鲁迅通过政治的力量而迅速家喻户晓,但家喻户晓的鲁迅却不是真实而完整的鲁迅。为配合政治运动而阐释鲁迅的做法成为后来几十年的传统。”李新宇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