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仍有适度加杠杆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09:06:02  


  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讯/当前理论界和投行领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处于高杠杆的危险地带,应该收紧政策,启动去杠杆化进程,避免经济硬着陆。中国证券报发表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诺金,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姚余栋文章认为,中国能够管理更高的杠杆率,由于储蓄率大于消费率,中国经济的债务以内债为主,而且中长利率水平不会大幅度升高,中国经济仍有杠杆适度提升空间。今后一段时间加杠杆的目的,就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高增长来去杠杆。

  杠杆率仍在可持续水平内

  文章称,评价一国经济杠杆水平可持续与否,有两大核心指标:一是储蓄率(S)是否大于投资率(I);二是经济增长率(G)是否大于杠杆成本或实际利率(C)。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以来,中国通过出台系列应对措施较有效地避免了经济的过度波动,但付出的代价是经济进入了较高杠杆率状态。从资金存量表看,2008-2011年,中国经济的总杠杆率(以金融资产负债率表示)从93.5%提升到95.9%,年均上升0.8%。其中,政府杠杆率52.9%,企业杠杆率160.5%,金融机构杠杆率105.6%,家庭杠杆率25.3%,均进入了加杠杆阶段。

  应该承认,经历上一次“4万亿”政府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相应的积极货币政策后,既取得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胜利,也付出了必要的代价,那就是中国刺激经济的安全空间已明显收窄。同时,由于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依然过低,扩大内需面临的困难也很大。但是,中国经济仍处于安全区域。一是我们的杠杆水平还处于储蓄率大于投资率的安全阀值之内。从总体来看,中国这五年的储蓄率都大于投资率近2-3个百分点。从各部门来看,2010年中国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分别为42.1%、100%和26.3%,其中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储蓄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11个和36.1个百分点。二是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下降,杠杆成本有所上升,但经济增速在中长期内仍会明显大于杠杆成本。

  当然,尽管经济仍有适度加杠杆的空间,但空间不断收窄。一是由于人口红利的下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下降。根据我们的计算评估,可能会从过去的10%左右降到7%-8%的水平。二是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红利下降,储蓄率会趋于下降,全社会可利用的储蓄资源会减少。三是融资成本可能会趋于有限上升。据学者测算,利率市场化后中国的利率水平不会上升很多,估计利率市场化后中国的实际均衡利率水平在4%-4.5%左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存款利率和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幅度会在2-3个百分点左右,而有效平均贷款利率水平变动应该不大。四是中国式“格林斯潘之谜”抑制中长期利率上升。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已基本放开,但长期无风险收益率水平过低且对短期利率反应不敏感,成为中国式“格林斯潘之谜”,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即使利率根据市场供求自由决定,中长期利率仍然可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这将进一步刺激长期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综合考虑,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仍应十分珍惜储蓄资源,通过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逐渐降低实际利率的水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