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激进与渐进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06 08:34:58 |
上海证券报发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文章表示,中国发展与改革的特点就是速度飞快,发达经济体用10年时间完成的利率市场化和再花10年时间完成的金融互联网化,在中国很可能在几年内叠加完成,这使得监管者和参与者都应接不暇。通过利率市场化,消解固有金融抑制条件下的诸多弊端,其方向是明确的,但道路的选择问题更为关键。从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所处的背景与路径的选择不同,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时所处的经济背景异同,路径设计的合理性所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全球主要国家的三波利率市场化浪潮 文章介绍,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国家经历过三波利率市场化浪潮。其中,1960年代伴随欧洲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德法等部分资本账户开放的发达经济体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作为应对措施,存款利率限制被逐步放开。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英美等很多国家出现了持续的高通胀、负利率以及大规模的资金脱媒,进而引发了第二轮利率市场化浪潮。1990年代,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一波自上而下由政府策划主导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且往往与相应时期总的宏观经济调控背景(或转型阶段)相匹配,或者是调控政策的一部分。目前,主要经济体中的大部分已实现利率市场化。 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采用了激进式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放开利率上限管制、资本账户管制等,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风险偏好迅速上升、持续的恶性通胀,经济金融体系进而全面陷入混乱。利率市场化改革过于激进,导致流动性、信用无序扩张,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脆弱的国内经济结构、相应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制度层面的全面腐败、外围经济的剧烈变化等也都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多层面上是主动进行的制度改革尝试。从前两轮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教训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在相对平稳的经济环境下有序推进,不仅包括国内经济运行的平稳,还包括海外经济形势的平稳,或者至少对国内的冲击相对可控;另外,需要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配合。1980年代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案例最能说明这一问题。1987年“民主化宣言”前后,由前期的独裁政府直接跨入民选政府,政府为讨好民众而采取放任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等一系列政策,以及民选政府为实现承诺而大搞地产等。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