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升级中非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4-05-29 09:47:06  


 

  事实上,非洲大陆最近十多年是仅次于亚洲的增长最快的大陆,GDP年均增长超过5%,十多亿人口中,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和增长潜力。

  多位中国学者皆以“像中国80年代初”比喻目前的非洲,觉得当地发展的基础和势头良好。虽然投资风险很高,但“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过所有其他地区”。

  常往来于中非之间的刘贵今发现,飞机上经常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国人。他记得一个在坦桑尼亚国立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的中国青年,说之所以要在当地学习是因为,当地“机会太多了,短缺的是熟悉当地商业环境的管理人才”。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对非合作的相对萎缩及合作积极性下降,对非援助、投资及油气开发等大项目减少。而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在2009年稍下降后,连续3年继续大幅增长,到去年已经达到2102亿美元。

  这种主要以进口能源、出口商品和工程承包为主的经贸模式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新殖民主义”。对此,中国强调自己乃是“授人以渔”,而非西方的施恩式给予性援助,无法在当地形成良性的造血功能,援助被消耗后只能再度恢复贫困落后状况。

  虽然增长迅速,现实却是,非洲贸易只占中国全球贸易的4%,比例很小。近年来,中国开始在非洲大举投资,但是欧洲和北美在非洲的存量投资远远领先于中国,特别是在石油领域。所以,目前谈论非洲是中国海外的未来显然为时过早。
  
  复制中国模式?

  大部分非洲国家过度依赖资源,工业基础薄弱。一个形象的说法是,非洲人使用的手机数量是欧洲和美国人的总和,然而却没有一个部件是非洲自己生产的。

  近年来,非洲一些国家出现了“向东看”的现象,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和卢旺达等国家的执政党,把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作为重要政策。

  在新一轮中国对非关系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即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中国国务院参事林毅夫。

  中国沿海制造业的转移地,目前主要有内地和东南亚,但林毅夫认为,东南亚制造业人口不足以承担庞大产业转移潮,工资会上涨很快,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后一站在非洲。非洲现在有10亿人口,工业化的水平非常低,并且有大量的年轻的劳动力,只有非洲有能力承接这么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通过类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非洲国家能够培养出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培育本土供应链配套系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