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为什么我们要谈论民国?

http://www.CRNTT.com   2014-06-08 10:08:52  


 
马勇:厘清民国的基本脉络 每代人都在奋斗

  马勇:我看了今天的题目(民国旧梦),很受启发。“当我们谈论民国时,梦想些什么”,我个人感觉好像并不只有一个民国,没有一以贯之的民国传统。至少到现在为止民国还是一个存在,并不是过去时,体现在一些台湾学者对于大陆很多研究觉得不可思议:“你们把我们当作历史学去研究,但我们那儿还是民国。”实际上现在的台湾民国也不是之前的民国,不是1912年的民国,也不是1950年代的民国。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讲到民国时,应该清楚民国的基本脉络,至少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阶段,这些阶段中的“民国”并不在一个概念下。

  第一个民国,武昌起义发生之后,很短暂地建立了民国的架构,汤化龙、黎元洪主导的湖北军政府是民国最早的雏形。实际上汤化龙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他基本上延续了1901年清末新政的脉络,走的是精英政治,是一种民主精英性质的架构。现在对湖北军政的研究、对民国创建时期历史的研究、对辛亥革命的研究看似轰轰烈烈,其实很多细节还没有做,我个人觉得里面潜藏着后来的民国政治架构的很多要素。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民国。

  第二个民国,在南北和谈过程中孙中山回国,这个时候南方的革命党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很多时候谈中华民国是从这里算起。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的话,恰恰会发现民国并不是从这里算起。我们知道民国期间发生了几次大的纷争,像护法战争,那时候是靠发生战争来解决问题,那就是民国的法统。那么民国的法统到底是从1912年1月1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算起,还是从清帝退位后的中华民国算起?我认为南京政府在民国法统的发展历程中是有地位的,但是民国并不能从这里算起。 

  第三个民国,我觉得是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建立中华民国,民国的法统从这儿开始应该说有了一个政党型。国家主权发生了转移,从一个大清帝国转移到民国的架构中来,把国土、民族的疆域从帝制和平地转到新政权中来,当然这里面也有几次帝制复辟,从帝制向共和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讲,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的政治架构一直延续到1928年,直到北洋政府的结束。(详见链接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