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北京专家:须重新审视台湾统独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14-09-16 00:20:13  


 
  (三)“维持现状”成为最保险的选择,但是这个推导又面临现实问题。

  岛内学界认为,通常,民众在考虑台湾未来前途时,理念上要统一者也会务实的考虑两岸统一的磨合成本过高,理念上要“独立”者也会考虑实际面临战争风险的可能,这样的“价值冲突”造成民意选择的“两难”局面,因此,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选择“维持现状”。同样,在“不确定性”方面,“维持现状”亦成为最保险的选择。

  然而,笔者认为问题有二:一是,“两难的感觉”与“不确定性”难以获得实证,也就是,无法从实证材料中证明这两个特点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统“独”偏好;二是,统与“独”本身是互斥的选项,“不统不独”在现实中存在,“既统又独”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如何解读统独民调

  (一)统独重要吗?——“台湾-大陆”对立情境下,才会突显“相对感”。

  2008年以来,观察岛内大选发现,“省籍、统独、政党、候选人特质”四项传统上的影响因素中,候选人特质的影响力越来越显着。社会撕裂型、意识形态对立型、蓝绿政党恶斗型议题被民众所厌恶,经济、社会福利、环保等务实议题受到重视。2014年3月民进党民调③似乎验证了这一点:投票时七成民众优先考虑“处理台湾经济的能力”,其次是“候选人的操守与人格特质”(16.1%),优先考虑“统独立场”者只有2.1%;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主张并非“台湾独立”(只占19%),而是“逢中必反”的态度(40.7%)与“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21.7%)。

  姑且不论民进党民调的有效性,如果统独在大选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那么统独在怎样的情境下才显得重要?笔者认为,台湾经历五次“总统”直选,两次政党轮替,大选已经内化、程式化,而统独是个互斥议题,需要“台湾-大陆”存在一定对立的条件下,岛内民意才会强烈的反映出这种“相对感”。在选举过程中(亦或有其他重大两岸议题影响发酵时),如果“对立”的条件成立,候选人(政治人物)“偏爱台湾的程度”将受到放大检验,“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依然是最具冲突性的焦点议题,民众脑中仍然在考虑涉及台湾地位与前途命运的统独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