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社评:解决香港住房问题要有新思维和新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5:10  


 
  第二,坚决“扩中”,加大居屋建设和供应量,让其成为普通市民实现安居置业梦的主体。 

  居屋是香港资助出售类型的公共房屋,居屋计划最早起源于1970年代。当时港英政府迫于社会住房需求的压力,推出了“十年建屋计划”并开始大量兴建居屋。对于既难以负担私楼、又不能申请公屋的夹心层而言,这便是唯一置业的通道和希望。然而,2002年香港楼市自97金融风暴后跌至新低,发展商楼盘大量滞销,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决定彻底停止兴建资助出售房屋。此后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空档期,直至2016年香港才逐步恢复居屋新供应。香港的居屋供应也因此出现断层,并造成现时严重短缺的情况,更直接导致香港市民失去了除了私楼以外可负担的置业选择。

  虽然目前香港已经逐步恢复了居屋供应,但供应量远不及香港社会的实际刚需。据统计,过去十年落成的住宅中,私楼和公屋分别新增15万左右的单位,而居屋仅增加了2.6万个单位。特区政府提出未来要兴建33万个公营房屋,但根据香港房屋协会资料显示,未来五年居屋计划仅有4.5万多个单位。可见,居屋在特区政府的既定建房计划中幷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考虑到其在香港住房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能,或将深切影响到香港住房问题的最终解决。

  我们以为,居屋才是根治香港房屋顽症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有恒产者有恒心”,过往“两头大、中间小”的房屋发展政策不仅不利于形成“橄榄型”的人口财富分布、打造一个有产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且实际人为加速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对政府而言,若发展重点不聚焦于居屋,就难以盘活公屋资源,影响公屋各类乱象和怪圈的解决,公屋作为租赁性物业和需后续管理的特性,也将给特区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和人力负担。因此,我们建议,为促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应该加大公营房屋中居屋的占比,在调整居屋、公屋政策的同时,把新觅地的建设重点转到居屋建设上来,从而构建一个坚强厚实的中间置业阶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