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以港鉴台 展开台湾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22-08-14 00:05:04  


 
  安德森教授的弟弟佩里·安德森在2004年的一篇名为《台湾之僵局》的文章中批评了其兄长对台湾问题之民族主义理论分析的错谬,提出了台湾问题的殖民主义与霸权建构的批判性背景和制度脉络,并在文章结尾处从大历史的层面对两岸重新统一给出可能空间⑭。实际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就是在创造两岸重新统一的历史与制度空间。更进一步,美国汉学家杜赞奇在《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⑮一书中同样批评了安德森想象共同体理论的经验缺失和视野盲点,提出中国的“民族”概念及其建构早于西方所谓的“移民民族主义”和“语言民族主义”,中国的民族共同体是坚实的,只是缺乏与西方相比的制度化的民族国家体系。我比较倾向认同杜赞奇教授的观点。中国的近代史之“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并非“想象”一个新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的和实在的——而是以西方式民族国家范式建立一个主权秩序严谨的民族国家体系,以对抗西方强权、实现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安德森教授误解和混淆使用了“语言民族主义”和“官方民族主义”,实际上前者是一种人类学的存在,而后者是一种政治学与宪法学的存在。台湾族群属于中华民族一分子,在“语言民族主义”意义上无需“想象”,而是一种历史的“实在”。至于两岸统一,其意义并非在于重造一个“中华民族”,而是在已有的“中华民族”基础上构造“两岸同属一中”的整体政治存在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具有“官方民族主义”的部分内涵,并指向了中国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主旨和未完成的制度课题。至于以“移民民族主义”比附台湾,则完全忽视了“中华民族”的实体性和历史延续性,是一种缺乏逻辑严谨性和语境错位的概念移用。佩里·安德森和杜赞奇教授的学术理论批评是切中要害的。当然,佩里·安德森在文中也提到了台独运动以“民主”为规范理由进行内部本土主义整合与外部世界体系关联的强劲政治进程,并对这一身份政治与分离政治的策略有效性以及两岸实质性统一的认同基础提出了关切和分析,颇具启发性。这些实际上就是民进党正在操作的“台独”戏法,其分裂两岸的共同民族基础和政治认同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民族”是历史和实在的,其根基和脉络是清晰和有序的,中国作为“不中断文明”的民族基础正在于此;需要“想象”和建构的不是作为共同体的中华民族本身,而是一种现代的民族国家法权与体系。“两岸同属一中”的“一中”既指涉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中国本身,也指涉作为政治共同体之民族基础的中华民族。由此展开,“九二共识”实际表达的是:其一,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主权,即主权具有唯一性和恒定性,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⑯对此已有国际法上的明确承认;其二,两岸中国人同属于中华民族。所谓“一中各表”,只是在两岸之间限定范围内的默契和便利处理,而不及于国际法空间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因此,两岸同属于实在而连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明确与坚实的客观基础,不存在“想象”的空间和分离的余地。那么,两岸之间可以“想象”什么呢?这正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意图和使命所在:在“一个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下,由两岸中国人就台湾和平统一及其治理秩序安排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和制度化。如果将中华民族“想象”为虚无,炮制错误的、去中国化的台湾民族论及其分离主义政治路线,背离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政治国家的坚实基础,那就属于中华民族的公敌,是一种必须加以批判和斗争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分离主义。民族有坚实的历史和制度基础,当然也有“想象”和建构的成分,如果脱离历史基础而任意、过度地以“分离目的”进行扭曲想象,就不是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和正当化,而是一种分离和叛乱的违宪行为,需要加以严厉惩治。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为此而备,2020年的《香港国安法》也有专门的涉及台独的惩治条款。中国旗帜鲜明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文化斗争以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种“想象”行为,恰恰是对“想象”式分离主义的拒斥,以及对中华民族历史与秩序实在性和统一性的维护。从中国长期历史来看,追求统一是民族心智、民族意义和民族成就的主流和来源。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