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5:11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史记·三代世表》。

  〔2〕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J],人民周刊,2022(13):60-62.

  〔3〕卜宪群,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11(001).

  〔4〕李金涛,解读中华文明起源——读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J],文物春秋,2022(02):91-94.

  〔5〕考古学家眼中的中华文明起源[J],文物,2022(03):79.

  〔6〕戴向明,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J],历史研究,2022(01):4-13.

  〔7〕李新伟,中华文明起源语境下的文明标志[J],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01):35-39.

  〔8〕赵燕姣,东夷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09(009).

  〔9〕李莉,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J],知识文库,2021(21):1-3.

  〔10〕王宏伟,从长江视角看中华文明起源[N],新华日报,2021-09-17(016).

  〔11〕沈长云,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J],社会科学文摘,2021(06):6-8.

  〔12〕张艶路、郭云霞、艾学璞,时间计量与中华文明起源的辩证关系[J],天津科技,2021,48(06):110-112.

  〔13〕宋亦猫,“早期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项目简介[J],民族艺术,2021(03):2.

  〔14〕冯时,观象授时与中华文明起源[J],万象,2021(09):30-32.

  〔15〕沈长云,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J],历史研究,2021(01):43-52.

  〔16〕韩建业,结合古史传说探索中华文明起源[J],历史评论,2021(01):11-14.

  〔17〕张海,“龙山时代”: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段[N],学习时报,2021-01-01(007).

  〔18〕尹玲玲,“洪水”新解——兼及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史梳理[J],史林,2020(05):1-17+219.

  〔19〕李秀强,中华文明史的玉器时代与王权起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0(05):59-65+158.

  〔20〕沈博、幸晓峰,从鸟形图像的音乐意义与“凫氏为乐官”说考论古蜀文明与中华礼乐文明起源[J],音乐探索,2020(02):74-79.

  〔21〕冶思,《区域、社会与中国文明起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成果集》简介[J],考古,2019(12):69.

  〔22〕张京华,虞舜时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贡献和地位[J],求索,2022(04):66-73.

  作者简介:朱磊,闽南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海贸会理事,上市企业首席经济学家。主持或参加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发表全国核心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等时政论文300余篇,出版《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复杂性思维视角下的中国国家统一战略》等10余部著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哲学历史、文化地理、两岸经贸、台湾问题、国家统一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