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美国“台湾科技牌”的逻辑与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23-07-31 00:06:23  


 
  近些年来,民进党当局在“倚美反陆谋独”路线下不断鼓动岛内台资企业赴美设厂投资,撤离中国大陆。同时,民进党当局通过“反渗透法”等制裁工具压缩台湾相关科研机构从事与大陆相关科研项目的财政资金,阻碍两岸正常科技交流。2019年台湾“科技部”针对获大陆研究补助学者列出清查名单,2022年8月成立“数位发展部”,指向两岸数字经济合作和岛外舆论监控。民进党当局上述做法实际上助推了美国“以台制华”战略裹挟下“以芯制台”的目标。

  四、美国“台湾科技牌”的主要手段

  当前美国“台湾科技牌”的主要手段包括产业链“脱中化”、经贸投资“美国化”和企业经营“透明化”。一是产业链“脱中化”。产业链本应是市场机制运行和理性经济政策协同的结果。国家政治操纵下的产业链将造成巨大交易成本。美国政府强制要求台湾芯片企业到美国设厂,限制在大陆增资扩产,并与欧洲、日本等国家重构产业同盟。为维系欧美市场份额,台湾企业必然会采取投资地区分散化的策略,拆解价值链单元以释放美国政治压力。在大陆科技型台商经营业态已经基本上从OEM切换到ODM的情况下,台湾企业将ODM的核心技术和制程能力转移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两岸科技合作的质量和层次造成较大冲击。台湾企业投资行为的空间重配将对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的环节运行产生替代效应。

  二是美国通过设置欧美市场准入门槛和渲染两岸战争气氛,逼迫和诱导台湾企业将岛内核心技术生产线转移至美国本土。美国以贸易原产地证明为由,迫使台湾企业在投资设厂、原料和中间品采购等环节脱离中国大陆,选择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重新布局。这一手段将迫使台湾企业不得不将高端技术生产环节转移至美国。同时,美国政府以军事干涉不断触发两岸关系底线,藉此渲染两岸战争气氛,误导台湾企业将美国视为更安全投资地。然而,事实上美国已经在全球产业雁阵模式上很早就超越了制造和生产线布局这一阶段,转而升级到服务业。因此,美国企业在经营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上已经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企业到美国投资只能是“赔本赚吆喝”,将导致台湾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下滑和全球竞争力下降。因此,“台湾科技牌”的极大受益者是美国本土企业和美国国内政治利益;实际受损的则是台湾企业和台湾科技竞争力。一旦台湾在美国全盘战略中彻底失去科技价值,也就意味着台湾科技被彻底掏空了,台湾将会面临更大的地缘政治和军事风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