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美国“台湾科技牌”的逻辑与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23-07-31 00:06:23  


 
  三是美国运用相关法律与政策工具监控台企经营,以所谓的“透明化”来获取核心商业秘密。近年来,美国政府多次要求台湾企业交出核心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从而达到对台湾企业的完全控制和将台湾企业技术诀窍据为己有。近期,美国正式启动补贴规模约53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针对在美设厂的半导体企业补贴开放申请,但是交换条件是交出商业机密。此外,美国还要求台湾半导体制造企业将产能移往汽车芯片领域,以此改变美国芯片制造技术和产能,从而实现汽车产业产量及其供应链的产值和知识产权的主导权。这一手段背后,是美国政府旨在锁定台湾关键芯片企业进入美国主导的产业生态圈,胁迫台湾企业转移核心技术诀窍,以重构美国自身的高端制造能力的真实逻辑。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出台芯片法案意在通过控制台湾地区芯片产能和技术研发能力阻遏大陆芯片产业发展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布局,最终实现“以芯制华”的目的。

  五、结论

  美国在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从“以台制华”到“以芯制台”,最终是要实现“以芯制华”。可以讲,“以芯制华”是“以台制华”的升级版,台湾科技牌是美国对华科技战的新工具。诚然,升级版的“以台制华”策略或许面临中美之间、美台之间、美国与其盟友之间的三重结构“两难困境”;⑥但是,美国通过“台湾科技牌”来实施对华科技战的主导逻辑和短期影响已然清晰。

  笔者认为,美国对华科技战和“以芯制台”无法实现美国的全球价值链“链主”预期。原因是全球价值链是基于投资与贸易双向逻辑形成的跨国企业生产网络。短期看,跨国企业受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而出现选择转向。但是长期看,主导全球价值链运行的内在规律仍是“成本-效益”综合考量下的市场规律。在美国劳动力成本高居不下和国家产业结构整体已“脱实向虚”的情形下,美国政府无法为转移至美国本土的台湾企业提供实质匹配企业需求和收益目标的经营条件。加之全球价值链原有结构上国家地区间已有的贸易投资联系;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大概率长期结果是全球价值链呈现“多中心、小抱团、弱联结”的结构。这种结构既不是去中心化,也不是强中心化,只能大幅增加全球价值链运行的国家地区间交易成本,降低全球宏观经济绩效。

  2022年中国大陆企业半导体产业营收达到458亿美元,虽然比2021年略有减少。但是,在芯片应用场景和市场容量上中国大陆具有显着的竞争优势,而且在解决高端芯片设计与制程上正在不断进行赛道超越。《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认为:中国大陆市场在成熟芯片产业上将可能占据主导。对这一判断有两层引申意义。一,中国大陆市场仍是全球最稳定、最具潜力的市场,世界离不开中国市场。以成熟的模拟芯片为例,中国大陆目前拥有10%的全球市场。二,美国“以芯制华”将会倒逼中国加大对高端芯片制程技术和研发力度,并且在中国大陆本土市场上拓宽消费芯片、汽车芯片和工业芯片的应用广度。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国“以芯制台”并不能有效服务其“以台制华”的长期目的,美国政府需理性务实评估这一做法,回归中美科技竞争正常轨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