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台湾渔业发展瓶颈及两岸合作途径

http://www.CRNTT.com   2024-01-07 00:02:10  


 
    四、推进两岸渔业合作的思考

  当前,两岸渔业合作面临的现实挑战前所未有的复杂,诸多矛盾问题迭加,须理性客观看待,寻找化解之道。

  (一)两岸水产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于2001年12月及2002年1月先后加入WTO,两岸农产贸易由以往通过香港转口变为直接贸易,但物品运输仍经由第三地,直至2008年12月两岸实现货运直航。货品进口管制由加入WTO前1,603项减至2008年830项,自此未再开放⑪。两岸在协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时,台湾方面要求将农产品予以排除,并继续管制大陆部分农产品进口。大陆方面则充分考量两岸经济规模差异、台湾市场容量等因素,在未附加任何条件下,将18个税项农产品列入早期收获清单给予免税优惠,其中水产品涵盖5个税项,主要包括其他活鱼(石斑鱼等)、其他生鲜冷藏鱼(乌鱼、石斑、鲹鱼、旗鱼等)、其他冷冻鱼(秋刀鱼、午仔鱼等)、其他冷冻鱼片(虱目鱼、长鳍鲔、大目鲔、黄鳍鲔等)、其他未列名动物产品(甲鱼蛋等)。据台湾当局渔业主管部门统计,2021年台湾地区石斑鱼出口的93.02%、冷冻鱿鱼出口的67.03%输往中国大陆。2022年来,因民进党当局在检验检疫及协助厂商注册等问题上不作为,特别是“借牌出海”“滥鱼充数”多年陋习难除,让养殖渔民替出口商背黑锅,重创渔业从业人员信誉、外贸形象及食品安全,大陆方面也被迫陆续禁止台湾石斑鱼、白带鱼、竹筴鱼等水产品输入。岛内媒体分析,受中国大陆进口管制政策影响,鱿鱼、石斑鱼和午仔鱼等行业受冲击较大,加上俄乌冲突下饲料成本大增,2023年预计影响超过60亿元的产值⑫。短期内,两岸可探索以县市为单位的渔业合作新路,参照“台东模式”恢复及扩大对大陆水产出口。近期大陆恢复台湾释迦输入,须经台东县政府质检合格后,提报大陆方面获得准入。水产品也可依照“台东模式”,部分县市直接与大陆协商,实现有条件开放。

  2023年4月12日,中国大陆商务部宣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有关规定,启动对台湾地区贸易壁垒调查。8月17日,商务部公布初步调查情况,显示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涉嫌违反世贸组织关于非歧视原则、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等规则,同时将调查涉及产品已从立案时的2455项调整至目前的2509项。据台湾当局贸易主管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台湾地区禁止大陆输入2509项,其中与渔业直接相关的逾100项,涵盖鱼苗、生鲜或冷藏水产品、水产品制罐头及渔船等产品。岛内舆论认为,农业作为台湾“弱势产业”将首当其冲,生产基地难以转移到第三地,特别是若大陆实施“跨项目制裁”,将对台湾经济造成更大冲击⑬。

  (二)政治因素是两岸合作最大阻碍

  2016年5月民进党上台后,同年8月即由台湾农业事务主管部门公告各县市及渔业团体,要求若与中国大陆洽谈两岸渔业合作协议或意向,需“依法”采取事前申请许可,此举严重阻碍两岸渔业交流⑭。因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官方沟通管道几乎完全中断,合作五年的台南学甲虱目鱼契作项目被迫停止,已签署的《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等协议功能失灵,其他民间渠道也难发挥作用,两岸误判风险升高,两岸贸易摩擦持续增多。总之,两岸渔业合作中出现的限缩、摩擦等问题,主因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肆操弄“抗中”议题所致。特别是民进党将自身执政无能、罔顾渔民利益、无法拓展外销市场等问题甩锅大陆,企图蒙蔽台渔民,使其误解大陆惠台初心及经贸管制目的。根本原因在于,岛内选举政治下政党轮替导致两岸政策反复不定,有利两岸合作的政策难以一以贯之,两岸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存在的落差长期未解,阻碍包括渔业在内的两岸产业合作可持续发展。因此,岛内工商团体及行业协会仍需积极作为,促当局破除政治障碍与贸易壁垒,同时两岸水产科研院所、渔业协会、企业间可强化民间交流,增进瞭解互信,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新思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