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粤港边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6:33  


 
  习仲勋的对策

  就在特区条例公布几天后,逃港者骤然减少。 

  那些藏在梧桐山的树林中、深圳河边的草丛里等待逃港的人,好像一夜之间都消失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深圳、广州报导

  “习仲勋问我,怎么外逃那么多人?我说,香港比这边好!”

  “习仲勋又问我香港怎么好?我说到香港分配多,还能买到东西!”

  “习仲勋就不高兴了,说,你怎么能这么讲,你是什么出身?我说我家三代贫农。”几十年后回忆起这一幕时,文富祥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勇气和省委书记顶嘴。

  1978年初夏,宝安县委党校一个普通的房间里,新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找外逃严重地区的干部集体谈话,福永公社凤凰大队书记文富祥的发言让人们大吃一惊。

  凤凰大队位于深圳凤凰山脚下,村子里的人都姓文,是文天祥的后裔。文富祥几年前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他们从小时就听老人家说,自己的祖先是文丞相,要讲忠义。

  “开始我还跟年轻人说,别的村可以去香港,我们村不行!但是拦不住啊,都是穷逼的。”他说,当时全大队几乎家家想逃港,有时候早上就突然没有青年劳动力出来上工了,两三天后才会陆续有人从边防被堵回来。

  在这次接受记者采访后不久,文富祥就去世了。不过这时巨变早已发生。

  凤凰大队已不再是农村,并且分成两个新的社区。而在距离凤凰村几十公里的地方、过去成为逃港焦点的边防区,习仲勋力主建立的特区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富有的城市之一,并吸引着当初的逃港者从深圳河那边归来。

  初到宝安,劝导偷渡者

  1978年7月,抵粤主政3个月的习仲勋第一次来到宝安。根据宝安县委《关于偷渡外逃情况的报告》,1952年后的25年间,宝安县有40598人逃港,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时任宝安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的李定当时正在莲塘蹲点,他告诉本刊记者,当时在莲塘这样的边界地区,土地几乎都已抛荒,经常在整个村子都看不到青年男子。

  习仲勋穿着一双布鞋沿着深圳河走了下来,在罗湖的一个收容所里,他还劝导偷渡者,向他们讲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走到沙头角,两鬓花白的习仲勋站在“中英街”的界碑旁。他看到,街道那边人潮涌动,商店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商品,内地这边却一片萧条。

  他对宝安县委书记方苞说,没想到解放那么长时间,香港那边很繁荣,内地这边却仍然破破烂烂。

  视察收尾时,习仲勋向宝安县的干部们讲话。“一条街两个世界,他们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

  习仲勋这时讲了让方苞、李定等人记忆深刻的观点:制止群众外逃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

  这一年的盛夏,出生在西北的习仲勋在南方炎热的酷暑中接连走了23个县。

  就在这个夏天,外逃愈演愈烈。根据《1978年9月5日广东省公安厅关于当前我省偷渡外逃严重的情况报告》显示,当年8月,广东全省就发现外逃6709人,逃出1814人,是1962年5月后人数最多的一个月份。

  习仲勋后来在珠海的反偷渡外逃会议上说,他和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寇庆延到惠阳,那里到处都是被收容、遣送人员。这些人到了樟木头,下汽车后就一哄而散。6000人跑了4000多。这4000多人又继续结伙外逃。

  汹涌的逃港者成为65岁的习仲勋主政广东后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生活问题很重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