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张铭清:历史机遇难得 紧紧抓住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14:01:00  


 
  就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关于停止对大金门等岛屿炮击的声明》。这一声明,充分表达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实现祖国统一的诚意。邓小平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

  继《告台湾同胞书》之后,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关于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被称为“叶九条”)。这是中央对台方针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邓小平在1982年1月11日的一次谈话中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年谱》第797页) 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实际上,他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前后多次讲话中都表达了这个思想。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被称为“邓六条”) 。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系统。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为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丧失机遇 谈判举步维艰

  机遇往往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它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它还是一种稍纵即逝、不能储存的资源。如果不紧紧抓住它,就有可能丧失。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遗憾的是,对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的这一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台湾当局并没有研究,也很不瞭解大陆方面对台湾问题所采取的合情合理的现实主义态度。

  《告台湾同胞书》、“叶九条”、“邓六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台湾当局形成了巨大压力。尽管迫于形势和海内外舆论的压力,他们不得已采取了一些较为现实的做法应付,但是,由于他们的反共、拒和、偏安的立埸并没有改变,其大陆政策的松动和调整极为有限。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博大胸怀,在已经出现的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机遇面前,他们不但没有积极回应,反而说《告台湾同胞书》“是一种统战手法,完全不足信”。“绝不能信,也绝不能上当”。并称“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唯一可行的道路”。甚至提出“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对此,邓小平说:“国家的统一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这不仅有利于子孙后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我们是从这样的角度着想和对待这个间题的。说什么“统战手法”,我们不搞。我们讲大政方针。没有这样的气度不行。(《邓小平年谱》第797页)

  直到1987年7日,蒋经国去世前,台湾当局才开始调整僵化的大陆政策,如开放大陆民众赴大陆探亲;开放与大陆间的信件往来;放宽大陆出版物和录音像带进口发行限制等等。虽然这些措施促进了两岸民间和经贸往来,但由于台湾当局釆取“政经分离”“官民分开”的原则,两岸政治接触、统一谈判并没有丝亳松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