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谁废弃了“希望小学”?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09:33:26 |
“其他4个孩子的父母,委托她照顾的”,杨志喜说,“一些母亲长年住在这里,还有一些因为父母打工在外,爷爷奶奶轮流住在这里照顾孩子”。 为了留住学生,让学生安心上学,学校把原来中学的教师宿舍改建成陪读家长宿舍,免费提供给学生居住。 由于学校没有厨房,家长们就把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隔断,后面睡觉,前面搭起简易的灶台,来解决吃饭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由家长“陪读”,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则独自住在学校,饭菜则需要学生自己烧,每次放假的时候从家里带一些米和冷菜过来。 张丽华还有个儿子张亚东,也在民族小学读6年级。为了照顾一双儿女的学业,她把家里种植高山蔬菜的17亩山地,租给了别人种,一亩地租金每年400块钱。丈夫葛家红则在资丘镇桃山打零工,每天收入50元。 学校为家长提供免费居住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杨志喜说,“学生家基本都在山上,孩子小,路程又比较远,再不住宿就要失学了”。 寄居的学生 民族小学条件艰苦,没有一名教育部门认可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也不愿意来这里”,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复式班教学,成为杨志喜心头的痛楚。 相比之下,资丘镇实验小学的师资力量强得多。“现在学生家长都重视孩子教育,都愿意往好的学校转,我们也没有办法”。 由于各乡村的学生都往资丘镇实验小学挤,教室显得拥挤,“学生多的班级,有60多人”。 资丘镇实验小学没有保育寄宿,原黄柏山乡一些学生过去后,家长自费在镇上租房“陪读”,或是把孩子“寄存”在镇上私人开设的保育居里,或者孩子直接寄居在农户家里。但花费不少,每月得交280~350元的保育寄宿费。“洗一件衣服就要1.5元”。 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转到镇上读书。 “这里剩下的学生大多数家境贫困,转不起学,或是不能负担寄居镇上的高额费用。”杨志喜说。 按照政策,对家境贫寒的学生有补助。但长阳山村学校家长普遍贫困,每个学校基本上按照1/3的贫困生名额计算。 家长填写申请表后,班主任分班走访,再由学校、村委会确认选出贫困生,再上报姿丘镇政府批准。 “贫困生太多,只能按最贫困往上的1/3学生能得到补助,残疾家庭优先。”杨志喜告诉本刊记者。 2008年,民族小学68名学生中有29名得到了补助,每学期250元。 由于生源减少,学校面临被撤销的“危险”。民族小学的老师想了很多办法,试图留住剩下的学生。学校除了免费提供住宿外,用水不收钱,只需交电费。 撤与不撤 杨志喜很不情愿学校被撤销,“撤销了,这些穷孩子怎么办”。 一直担心学校被撤销的杨志喜在学期的开学初,“搞了一次民意测验”,就是否同意学校撤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家长签字,“结果是大家都不同意学校撤掉”。 当地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频繁来访,让杨志喜一直悬着的心,带来些许安慰。秋季开学的时候,长阳教育局一位苏姓副局长来到民族小学慰问,“领导为我们艰苦办学的做法很感动,说我们的开学工作做得好”。杨志喜回忆。 不久后,教育局局长熊兆安也来到了民族小学,看了学校的现状及难处,“当场拍板决定为学校解决吃饭、洗澡、上厕所的问题”。 民族小学学生少,经费也有限,一直没建起厨房、宿舍,也没有厕所,晚上上趟厕所要走很远的路。 教育局长来过之后,很快拨下5万元钱,用于修缮学校的配套设施。目前学校正在建厕所和食堂。 杨志喜打算,学校在旁边空地上开辟一块菜地,供学生和家长自己种菜,学校办起食堂后,成本价供应给学生,“蔬菜5毛钱,带肉的1块钱”。 让6位老师兴奋的是,2008年11月25日,长阳县分管教育的郑副县长带着一队人马也来到了学校。 “当时有领导说,学校还是要发展,要照顾贫困学生。”这让杨志喜吃了“定心丸”,感到欣慰。 至今,学校里只有一台电脑,前两年推行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工程,长阳教育局给配备的。 按照农村小学1:23的师生比例,民族小学只能配备3名老师,而现在68名学生配备了6名老师。 长阳教育局副书记田明岳对本刊记者说:“黄柏山作为革命老区,局长也很重视,学期开学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黄柏山,民族小学目前不能被撤销,这对当地老百姓也说不过去。” 还有一个对杨志喜来说幷不好的消息,资丘镇实验小学将建学生宿舍。田明岳说,资丘实验小学属于库区移民学校,已经立项将在西边拆掉厕所兴建宿舍楼。这意味着,镇里小学对这68名学生更有了吸引力。 之前101个学生的流失,让杨志喜不得不担忧——民族小学依然有被撤销的危机存在。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