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复兴中国传统,走向“左派儒学”?

http://www.CRNTT.com   2009-01-15 07:35:50  


儒学开始复兴。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讯/此间光明网-光明观察1月14日登载贝淡宁长文《复兴中国传统,走向“左派儒学”?》,全文如下: 

  八十年代末期,我认识了几个海外中国留学生,其中一个后来成为我的夫人。那是激动人心的时代,是浪漫与政治的结合,但是我不会讲中文,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这似乎成了我和新认识的朋友们沟通的障碍。因此,我决定学习中文,也决定学习中国文化。但那时学生的心思几乎完全扑在西方文化和政治上,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和走向现代化的障碍。只是后来,我才了解到这种观点得到二十世纪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不管他们的政治倾向如何。 

  我很少预料到二十年后自己竟然到了清华大学讲授政治理论,更没有料到时代精神(zeitgeist)竟然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变:如今,中国学生常常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灵感和指导,不仅寻找日常生活的道德指南,而且寻找政治改革的思想。儒学似乎特别处于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沿。如何解释这种时代精神的转变呢?它对于思考中国的未来有什么隐含意义呢?在本文中我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为什么出现复兴? 

  中国传统的复兴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在本质上是经济原因。我们知道中国是经济不断壮大的国家,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文化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考虑到拥有儒学传统的东亚在经济上的成功,儒家思想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韦伯式观点开始受到广泛地质疑。和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不同,儒学从来没有对经济现代化进行有组织的抵抗。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现在轮到中国开始确认自己的文化传统了。因此,诸如儒学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复兴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但是现代性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常常导致一种原子主义和心理上的焦虑。对于社会地位和物质资源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随着社会责任感的衰落和其他倾向的世界观的出现,集体主义生活方式和文明开始崩溃。即使那些成功者也开始询问“现在该做什么呢?”人们认识到赚钱不一定导致幸福。它只是获得好生活的手段,但究竟什么是好生活呢?仅仅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吗? 

  至少在中国,许多人并不想被看作个人主义的。仅仅关注个人幸福的观点似乎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要真正自我感觉良好,我们也需要对他人好。就是在这里儒家思想发挥作用了:传统就是建立在好生活在于尽到社会责任的假设基础上:做个完整的人,就要承担涉社会责任和政治承诺。简而言之,儒家道德能帮助填补常常伴随现代化而来的道德真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