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刘心武的真假红楼

http://www.CRNTT.com   2010-04-21 09:49:08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真实无误,刘心武先生提供了很多的资料和证据。按我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根据《红楼梦》本身自传体色彩浓厚的写作风格;其次是根据秦可卿死前托梦给王熙凤,对她说的那一番警示恒言;再次是贾母等人对秦可卿的高度评价;最后是据秦可卿闺房的描写。 

  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认识而言,我不赞成刘心武先生的观点, 因为第十三回的章回题目据后人考究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可是后来曹雪芹却要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而第十三回脂批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这就明确说明秦可卿是因丑事被曝光在天香楼上吊自杀的,与判词及画一致。 由此可见,秦可卿并不是因为泄露身份而自杀。 

  话虽如此,但刘心武先生的观点似乎颇有些道理,本人才疏学浅,对《红楼梦》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但仍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批判。下面我就对刘心武先生的四点论据做一一批驳。 

  《红楼梦》究竟是不是自传体小说,本来不应该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但问题是《红楼梦》是否就是作者本人早年生活的忠实纪录呢?答案是否定的,它的本质还是一部小说,或者是一部颇具自传性质的小说。这一点从元春这个人物形象可以判定,因为据考证,清朝没有姓贾的妃嫔,如此一来,《红楼梦》自传体小说的定位便站不住脚了。 

  秦可卿在死前曾给王熙凤托梦,在梦中极有预见性地提醒王熙凤贾府的气数将尽,劝她早早做好防备。乍听,仿佛觉得秦氏果然是未卜先知,神通广大,与众不同。而细细考究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警语在探春的话中可以窥见:“可知这样大族大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而事实上,贾府的衰败早就已经有了征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贾府“出的多,进的少”。正如冷子兴说的:“外面的架子虽没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贾府“树倒猢狲散”的败落趋势,使不少人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探春也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小红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外面煊赫、内里空虚的荣国府,是封建社会经济衰败的集中表现。由此可见,秦可卿的忠告并非是她自己的预见,而是贾府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有心人都可以窥见一斑。 

  再谈谈贾母等人对秦可卿的高度评价。据文本描写,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稳妥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在秦可卿死后,众人极其悲伤,“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其实,秦可卿受贾府众人的欢迎无非是源于其灵活、谦和的处世方策略和性格特点,秦氏之所以能得到贾母的喜爱也不过是源于“难的好的模样和性格”。至于其他,便无从谈起。除此之外,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贾母评价人的标准并不是出身,而是模样和性格,这在贾母和张道士的谈话中可以明确的体现出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