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黄光裕案不能收场

http://www.CRNTT.com   2010-05-19 09:51:25  


 
被“高估”的黄光裕

   还原黄光裕:被放大了的首富有人说,黄光裕被抓,可能会让创业青年们蒙上一层阴影。

  实际上,黄光裕商业智慧的集中体现,只在于做大了“国美式”销售套路,把自己做成了行业模板。

  但,接下来的资本运作中,他离老谋深算还差好几个等级。

  首先,他自己坐庄自己炒股,竟然把14元的股票炒到了2元,不仅没赢利,还“深度套牢”,真不知他怎么替别人“理财”。

  再看他的并购道路,先是把濒临崩溃的永乐签了下来,然后又从苏宁手中抢了大中肥了别人,并购三联商社也让其难以下咽。整个就是一个救世主,哪是资本家,明明是慈善家。

  黄光裕很多表现看起来都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我们这些看客,大约同样是高估了一个首富的智力或者能力。

  但可叹的是,黄光裕之所以身陷囹圄,与其身为首富的“典型性”有很大关系 …

  被妖魔化的关系网黄光裕并不是一个“有背景”的人,起码在这个北漂青年刚刚创业的那些日子里。

  2006年,因为国美“偷税漏税”被查后,黄光裕如醍醐灌顶般意识到,自己需要政法人士的“保护”。

  然而这张保护网是他自己编织的么?并不是,这样一个金融官员、公检法系统、商人与掮客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黄进入之初便已存在。他只不过是为了寻求保护伞,千方百计挤进了这张网,并利用手中的金钱和关系,更勤于织网而已。

  更准确的说,黄光裕的罪与罚也是时代的缩影。支撑民营生存的官员保护网,植根于中国官场的贪腐文化和对民营企业家根深蒂固的政治蔑视与歧视,这种权力与财富的不平等的关系,也是时代的产物 ……

那些“消失”的官员
 
  有些名字 总应该给大家一个交待。在坊间传说中,黄光裕案牵连了上千个官员,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间资本案件中,涉及范围罕见的一例。

  到底有没有这样大的一个政商网络,还有待办案人员核查,但以目前黄光裕定罪的三个罪名来看,已然无法在这方面有更多进展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这位既是老乡又握实权的人物,黄光裕早已结识。

  原商务部官员郭京毅,收了国美电器110万元,但在黄光裕案中,只字未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