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龙应台“炮灰史观”的煽情与阙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5-23 09:29:38  


 
  无疑,我们从小受到过太多的“正义”教育,国民党坏,共产党好,国军坏,解放军好。非黑即白,非朱即墨。是非的边界像刀刻在心里的文身,似乎终身都涂抹不掉。龙应台提供的 “人道”药水似乎可以擦洗掉心灵被 “文身”的耻痛。但我以为,龙应台的“炮灰论”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立,然后让他们皆大欢喜地互相煽情地搂搂抱抱,让“人道”的眼泪粘合剂把他们强行粘在一起,当然让两岸的政治家和民众听着受用,有皆大欢喜的催泪效果,但对那些笔下的小人物而言,却又等于是把他们统统抛回到生存的虚无中,恰恰遮蔽了历史发生的线索和真实原因,也可能恰恰给发动战争者一个开脱自己的理由。对牺牲价值的高低确认永远都会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做努力去厘清牺牲付出的缘由和区分信仰不同的价值所付出的代价。 

  大陆学者杨奎松曾经惊讶于黄仁宇的糊涂,在他看来,曾写出《万历十五年》这种杰作,那样睿智的一个人,居然会以一个传闻断定共产党的酷虐,而不深究士兵出生入死的原因。黄仁宇曾从一个军官的口中听说,东北四平战役解放军士兵构成密集方队,完全不守军事规则,在机关枪密度极大的扇面扫射下,成排成排冒死冲锋,尸体堆叠狼藉。由此断定出林彪的残忍和共产党的无情,当然还有关于林彪的那个著名传说:当手下报来伤亡数字时,林彪的回答是:我不听数字,只要结果。杨奎松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林彪队伍中有不少新入伍的士兵,他们没经过多少训练就上了战场,何以却表现得毫无胆怯异常生猛。龙应台没有想到,也许正是这些玩命扑向枪眼的士兵,某些人刚刚分得了土地,他们是在以血肉捍卫刚刚获得的利益。即使他们以“炮灰”的面目出现,背后也有千千万万个土改的身影在晃动,正是“民气”的飙升,才使得连枪都没摸过多少时间的新兵蛋子能不顾生死地疯狂鏖战,就绝非简单的“炮灰论”所能解释,至于土改中的过火虐杀行为则是另一个层面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大江大海1949》中,龙应台引用了陈毅的一句话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手推车推出来的,并详细描述了百万民工为战胜国军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但她笔锋一转,突然叉出去大写了一通日军逼迫民工从事各种劳役的惨状。这又是一种典型的“炮灰论”历史观,即所有民众在战争中的付出都是等值的,也即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虚妄举动。为国军干活,为共军打仗,为日寇监工,统统是炮灰、可怜虫和随意可被历史抹去的符号。 

  我们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从“失败者”的角度回望历史的作品,我曾经看过一部描写二战结束前后意大利抵抗组织和法西斯政府做最后决斗的影片,中文翻译成《成王败寇》,似乎颇有深意。影片从“失败者”的视角观察,其中战胜者的无良行为和战败者的卑微无奈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影片并没有用和解的庸俗笔法让双方假惺惺地拥抱在一起,而是让战争切割出的伤口继续流血,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历史在各自陈述存在的理由,没有丝毫“炮灰论”的影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