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再次修订国史 纠正历史原因所酿缺憾

http://www.CRNTT.com   2010-08-10 08:19:02  


 
  重修国史各方态度?

  专家呼吁,温家宝批示

  新京报:学术界是怎么看待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这些瑕疵的?

  徐俊:点校本出版后,学术界有不断讨论的札记文章,甚至有的还写出了专书。

  新京报:这次提出修订经历了什么过程?

  徐俊:作为点校本的组织实施单位,中华书局一直关注这些意见,也觉得应该趁当年参加点校工作的部分老先生、中华书局参加过点校的一些老编辑都还健在,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时候,尽快组织修订。

  新京报:做了哪些准备?

  徐俊:2005年,我们对1958年到1978年点校本整理过程中的全部档案进行了清理,同时组织专人从编辑角度研究每史都存在哪些问题,形成了调研报告。

  新京报:调研报告都提交给哪些部门?

  徐俊:调研报告呈送出版主管部门,我们广泛听取意见,还向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四位老先生作了汇报,修订工程开始后,任继愈先生担任总修纂,另外三位先生担任学术顾问。

  新京报:老先生们的呼吁有作用吗?

  徐俊:在他们呼吁下,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和陈至立国务委员分别对修订工作做了重要批示,修订工程获得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金支持。

  修史力量水准如何?

  修史水平位于最前沿

  新京报:这次修订有多少人参加?

  徐俊:这次共有200多名学者参加,大多来自高校,也有来自科研机构、文博系统。

  每部史都确定一个修订承担单位和主持人。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这些主持人的学术水平与以前的学者相比如何?

  徐俊:目前各史主持人都是各断代史和专书研究的权威学者,这支队伍代表了断代史和基础文献整理的最前沿水平。

  新京报:这次修订与三十年前比较,社会和学术环境有什么变化?

  徐俊:因时代变迁,学术风气变化很明显,如现在的学术考评重论文、论著,轻典籍整理,对包括修订工程在内的古籍整理工作,都有不利的一面,导致参与者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修订工作上。

  新京报:与上次相比,现在研究有哪些有利条件?

  徐俊:30年来,在文献研究的深入、善本和大量海外古本的利用、出土的文献、简牍,以及检索技术的进步,都对修史有益。

  新京报:对目前修订的阶段成果,你怎么评价?

  徐俊:已通过评审的各史样稿普遍受到肯定,我个人对新的升级版本有充分信心。

   (来源:2010年08月09日 新京报 □记者 钱昊平  题:我国将再次修订国史纠正历史原因所酿缺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