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别误读收入倍增计划

http://www.CRNTT.com   2011-04-23 07:55:45  


职工工资增长翻倍计划的提出体现了主管部门对公众收入增长的政策扶持,但要警惕收入增长福利转化消费之路受挫,否则口号反而难免落空。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讯/“民富”问题受到主管部门的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近日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职工工资增长将翻倍。为此,人保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办法,加大职工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数据显示,201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7%,内需不振的问题彰然。据报道,人保部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办法,加大对部分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力度。以此观之,“削峰填谷”成为本轮收入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关部门期望通过修复收入“短板”,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其实,对于居民收入增长的议题,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推行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堪为典例。1960年年底,日本池田内阁宣布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式发起了一场消费者革命,并成为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21世纪网刊登经济学博士马红漫文章称,但是坊间对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崇却不乏误区,并可能因此而放大对人保部工资计划的预想效果。其中最典型的误区在于,行政部门其实并无权力要求企业去为员工涨工资,收入倍增计划实现是要依靠间接的政策措施,关键在于财税让利和产业优化。同样的道理,人保部的职工工资收入增长,也要靠配套政策措施的推进。

  文章分析,日本收入倍增计划成功是日本各政府部门综合发力的结果。除了大规模的财税让利于企业和个人之外,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当时的日本政府强调通过强力干预,将有限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制造业。十年间,日本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5%升至24%。伴随着国内工业现代化的演进,日本居民的消费观念与生活习惯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结构逐渐体现出高端化趋势。当然,居民消费实力的整体攀升还需要以收入为支撑。战后的日本存在着先进的大企业与落后的中小企业并存的“二重结构”现象,由此引发不同企业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对此,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供应原料、加工订货、技术指导以及提供信用等方式,大企业逐渐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之中,由此实现了“共荣”局面。需要提及的是,在打造经济“引擎”的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发展教育,几乎每个府县的大学都增设了工学部,帮助学生学习新设备新技术,为崛起的制造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