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丁东:当代悼文与历史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11-09-10 09:59:28  


 
思想家的历史、思想史的线索,比政治的线索更深刻

  我编这套书的第三个目的——激活思想。我们的历史过去主要是政治历史,是政治家的历史。何家栋先生提出过一个观点:比起政统,更深刻的应该是道统,思想家的历史、思想史的线索,比政治的线索更深刻。我很赞成这个观点。所以我这四本书里很重视对于思想家、思想者的回忆,尽量多选一些。对于建国以来一些在思想上具有探索性和超前性的思想者,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他们的命运,擦亮他们的名字。书里除了有对李慎之的回忆,还选了回忆林昭、遇罗克、顾准的文章。这些思想家当时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可能是常识,但在当时能提出那样的思想非常不容易,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有人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遇罗克为反对血统论,付出了生命代价。我觉得擦亮这些人的名字非常重要。

  第四个追求,是捍卫良知。《先生之风》我选了很多学生对老师怀念的文章,感恩非常重要,其中有一个人大家现在挺关注,叫钱文忠。他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非常火。我这里选的是他怀念周一良的文章。周一良文革前主编过《世界通史》,有人知道他,是因为文革中是两校的顾问,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对钱文忠的帮助。我这里选钱文忠的文章,主要是想讲这个故事:钱文忠是一个少年才子,上中学的时候,十几岁就想学梵文。梵文是印度一种很古老的文字,现代人已经不用。他给季羡林写信,说想学这个,季羡林觉得有意思,就在1984年招了一个班,共8个人,他是其中一个。结果8个学生有6个没有学下来,只有2个学下来。季羡林把钱文忠推荐给自己的老师,让钱文忠到德国继续深造。钱文忠学成回国赶上了1989年,成了一个有问题的学生,被北大开除。搞不成学术。东方不亮西方亮,他就下海经商。90年代,周一良见到钱文忠,觉得钱文忠是人才,是搞学问的料,下海经商有点可惜,就拜托上海的王元化先生把钱文忠收在门下读博士。钱文忠成了王元化的关门弟子。他在复旦大学读完博士之后,留在复旦当了教授,从商海回到了学界。他学有所成,很有名气,非常感谢周一良、王元化对他的帮助。在那个年代,教授爱才惜才,帮助学生的佳话很多。

  我还选了刘道玉回忆杨小凯的文章。书出来之后,有读者说,这篇文章文采不突出,为什么要选?因为刘道玉与杨小凯的关系太不一般。中国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全球华人里有资格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6个人,杨小凯是其中的一个。可惜他死得太早,才活了50几岁。杨小凯的学术道路很坎坷,在文革时期他是一个高中学生,他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中国向何处去》。康生看了以后说,这篇文章绝不是中学生写的,要追后台,把杨小凯给抓了,判了很长的徒刑,他住了十年监狱。幸好在监狱里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在里面学了高等数学,出来之后,就想走学术道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当时连考大学的机会都没有。他的父亲跟李锐是好朋友,找到李锐,李锐又把杨小凯推荐给于光远,于光远当时是中国社科院的副院长,那里招研究人员,于光远让杨小凯去考,进了社科院,还是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时候,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觉得杨小凯是人才,破格把杨小凯聘成武汉大学讲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到大陆访问,一看杨小凯的论文,很见水平,要邀请杨小凯到普林斯顿大学去当访问学者、读博士。武汉大学有人不同意。刘道玉硬是开绿灯,让他去普林斯顿大学。如果不去,杨小凯也不会取得第一流的学术成果。虽然杨小凯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死的时候是澳大利亚科学院的院士,莫纳什大学的终身教授,说明在国际上承认杨小凯的学术成就。像刘道玉这样的人,顶着各种压力,给突出人才开路非常重要。这样的佳话,在当今的大学里,已经听不到了。我希望我们的大学,能够恢复这种精神,恢复这种风气,不拘一格降人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