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稀土矿“贱卖”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1-12-24 10:04:36  


 
  稀土价格,恰恰是“我们说了算”

  全球稀土年消费量为13万吨,而中国产能已经达到18万吨,实际上,作为最大稀土出口国,中国也并非没有“操纵”稀土价格。

  最简单的“操纵”价格方式,就是减少出口配额,即通过减少供给来抬价。从05年商务部实行稀土行业出口配额制以来,配额几乎年年缩减,2009年稀土出口配额仅3.4万吨,而今年1至9月,中国共出口稀土配额产品仅1.1万吨。

  这是造成近年来稀土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今年1至9月,中国稀土氧化物、盐类、金属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近期虽有回落,但相关产品价格比年初平均提高三到四倍。当然,高价之下,国外的稀土矿业公司的股价也企稳回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着手重新开采本国的稀土矿。

“无序竞争”怎么办? 
 
  “无序竞争”应该被行政准入代替?

  在“定价权”思维的主导下,必然产生一种冲动:我们能不能把国内的稀土产业“拧成一股绳”,以任意支配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获取更大的利益呢?

  一种代表性的意见是,中国必须顶住西方发达国家“压力”,严格控制出口配额,并逐年减少。去年网上流传一篇《中国稀土之痛何时了》(尽管稀土价格早就不“痛”了)的文章声称,“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类似思维也是工信部制订《〈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的前提,这一规划声称,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能源不断研发,对稀土的需求将急速增长,中国现有的稀土储备将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按照这一规划,2009年至2015年,国家将不再批准新的稀土矿采矿权。新建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省一级核准变为工信部核准,同时取消市级政府部门对稀土应用加工企业的审批权,并规定,1亿元以上规模的稀土加工应用项目,须报工信部核准。而对于已有的稀土企业,《规划修订稿》将着重从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情况和管理水平等三方面入手实行淘汰。在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上,规划甚至还提出具体的淘汰目标,即由100家减为20家,以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和压价。

  可是按照同样的逻辑,中国的来料加工产业,无论是做服装还是装配手机,由于激烈的竞争,利润率也很低,那是不是也要成立“中袜子”,“中手机”等垄断国企,来避免“无序竞争”?市场本来就包含了竞争,而竞争是提高竞争者效率的最好手段,为什么几十上百家竞争激烈的企业不能提高稀土产业的效率,而一个通过行政权层层审批和准入构建起来的垄断市场却更有效率?我们只能怀疑,这不过是行政权向市场寻租的借口而已。说白了,借着“稀土危机”的忽悠,一场稀土产业的国进民退已经如箭在弦,这也许才是最近两年市场上吹风“稀土之痛”的真正来源。

  常识和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既不能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也非身处其中的企业之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