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刘性仁:台湾青年世代的主体意识及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2-06-24 00:51:23  


 
     台湾主体意识的探索与回溯

  我们常常会听到台湾主体意识,却甚少深思及探究其真义,平日运用起来顺理成章,但殊不知在这其中充满了各种面向的问题,殊值深究。台湾主体意识一词的回溯,恐怕要回到1970年代中期,当时在台湾乡土文学中所刻意强化的语汇,开始零星出现在台湾一些政论或文学评论中。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主要是攻击70年代早期台湾文艺作品中的台湾乡土意识的勃兴,当然的台湾主体意识在于反抗代表中国意识的国民党政权。

  在我们探讨台湾政治文化,通常具有两大特质,其一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体制之民主化所带来的本土化、台湾化的倾向随着转型期的深化,在反对势力中的激进人士对政治改革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个别的要求,而是有意识地提出对于台湾这个“国家”要有新的认同要求,便是台湾主体意识。在“认识台湾”教科书中“指出台湾主体意识形成的原因:台湾是由多族群所构成的社会,这种多元族群的现象,加上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政治的客观环境,而凝聚成的台湾主体意识。而所谓的意识是以族群、文化为基础,并受族群文化所制约。族群意识中包涵着中国民族主义与台湾主体意识。

  在笔者认知记忆中,台湾主体意识常被引用于政治及区别我群与他群时,台湾主体意识就是一种认为台湾在政治、民族、文化上拥有主体地位,不属于中国的意识,这是典型的一种去中国化的台湾主体意识,以台独人士为代表。在这些人士的论述中,台湾主体意识其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其浓烈的感情色彩,很容易走向极端。在他们的内在世界中,台湾主体意识不仅含着悲情意识,而且体现着反抗精神,其发展往往有其对立面及排他性。更重要的是,台湾主体意识经历了一个从非主导地位到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并且台湾主体意识的内涵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其政治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这种局限在政治层面中的台湾主体意识是过于窄化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