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刘性仁:台湾青年世代的主体意识及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2-06-24 00:51:23  


 
     青年世代台湾主体意识的成因

  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首先教育当然是很重要的促使因素,教科书更扮演灵魂关键性的角色。台湾社会渐渐以台湾来取代“中华民国”甚至中华意识,已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主要的关键处在于台湾与“中华民国”的混同,主权与治权的混淆,以及随口说出台湾的顺理成章。这些使得青年世代只有台湾主体意识,没有“中华民国”之中国意识,也没有中华史观,台独与独台的史观,使得台湾青年世代早就将台湾提升到“国家”层次,甚至成为民族认同层次。

  许多有识之士诸如两岸统合学会之相关学者专家,老早就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也多次提出警语,但无奈的是仍旧不敌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政府当局的关注程度。台湾多数青年世代的看法,正好符合李登辉特殊“国与国”及陈水扁“一中一台”的主张,绝不是现今马政府所推之“一国两区”、甚至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种现象实在值得留意。

  或许青年世代只是很单纯的直觉反映,既没有政治的指涉也没有“独立”的构想,但“一个台湾”及“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的直观想法,事实上是很危险的,已经濒临到两岸危险边缘,今天因为青年世代没有公权力,有朝一日总要交班给青年世代,当此种想法一旦成为刻板印象及想当然尔的主张,那么两岸未来的发展,恐将难免冲突一途。

  其次,社会环境及政治环境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在台湾社会中处处以台湾及中国二元对比,以台湾来称自己,以中国来称大陆,日常生活用语更无时无刻出现中国观光客、中国电影、中国商品、中国政治与社会等词汇,久而久之自然养成台湾主体意识,一旦被操作在与中国对立或是政党对立的情境,青年世代自然很容易会产生台湾主体意识,以台湾人自居。

  再者,台湾虽已民主化及自由化,然而无处不弥漫着悲情意识,是一种被打压、无法得到同等对待的被压迫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悲情的台湾主体意识,透过文学、艺术、音乐、政治口号等方式来展现台湾悲情的一面;再辅以青年世代普遍都有相当的理想性及正义感,自然以正义使者身份居于台湾自我主体意识,那么最快呈现的方式便是透过选举或民调直接反映出来,因此台湾青年世代虽本身没有悲情意识及包袱,但身处在一个悲情社会中,自然会受到悲情意识所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